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1sa_15
《撒母耳記上》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聖經註釋總目錄】

《撒母耳記上》15、16章(撒上 1Sa 15:01-16:23)

  時間:2012-10-27,安息日

TJD主講

(撒上 1Sa 15)

  立王之事神所不喜,但神容忍人們。神要求人(王)聽從雅威的話(撒上 1Sa 15:1)

  (撒上 1Sa 15:2)(申25:17,19)亞瑪力人之惡行,極其可惡,不被赦免。

  「忘記」與「數點」(4節)是同一字。

  基尼人,是摩西岳父的民族,曾恩待以色列人。

  (撒上 1Sa 15:7)從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書珥。此說法相同於以實瑪利的居住地(創 Gen 25:18),表示不是神的選民的居住區域。

  掃羅和百姓憐惜亞甲、愛措上好的牲畜——沒有遵行神的命令。

後悔

  使用多次,不是要談神學問題。神「後悔」造人在地上(創 Gen 6)。此字義是深深的哀痛、嘆息。是因人不聽神的話而犯罪,讓神因此深深的哀痛、嘆息。

  (12)

  記念碑:堅立其手,表示為他的戰功加此留存記念,留名。

  吉甲:逾越節、打敗耶利哥等歷史事蹟,過去撒母耳也吩咐掃羅去吉甲,與獻祭有關。

  (13)

  掃羅向撒母耳說:他已遵守雅威的命令。

  (19)

  「急忙擄掠」財物:形容掃羅和百姓「如狼般地」急忙擄掠。

  掃羅的理由看似充份:要將上好的牛羊獻與雅威,掃羅重覆使用此說法兩次。

  (23)

  「行邪術」:異教相關的行為,如占卜等。

  「虛神和偶像」:相同於雅各的妻拉結藏了他父親的「神像」。

  「你厭棄雅威的命令」:經文中重覆兩次(23,26)。

  (24)

  我有罪了:經文中重覆兩次

  (29)

  「神絕不後悔」:是指神與人民立約是絕不後悔的。但對於神立掃羅王一事,神是後悔(深深地傷痛、嘆息)。經文中看似相似的用詞,需要人們好好地深入了解、分辨,提高人的注意力。

  (32)

  吉甲歡歡喜喜: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聖經LXX》中意思是相反的。

  (35)

  雅威「後悔」立掃羅為王:這是第四次使用「後悔」。

(撒上 1Sa 16)

撒母耳的問題

  撒母耳在年老時似乎有所衰弱,不夠堅強,因此神要堅固之;撒母耳深浸在過去的情感中,過於哀傷。

  (2)

  撒母耳向神提出一個不能去的理由,看似不是心甘情願去遵行,但是不能如此理解。神給予一個良好的理由,解決此問題。

  「你是為平安來的嗎?」:因為勞煩大先知來到,當地人深怕有不平安的事。

  「同吃祭肉」:是符合律法(申)之規定。

  (6)

  撒母耳看到以利押,就是過往的經驗(撒上 1Sa 9:15-17),看身材高大。

  (7)

  「人是從眼睛來看,神是從內心來看」:神要矯正撒母耳的問題,使他不要受過往的經驗來影響事實的判斷,要仔細地查究人的內在。此時不是要撒母耳自己下判斷,而是神會判斷並指示他。

  耶西最小的兒子被父親差去放羊:一位能在野外放羊的人,是大有能力的,如同雅各的事蹟所表明,是能抵禦危險及惡劣環境之人。也表示他不被父親所重視,所得待遇低於其他兄長,表示他父親耶西也是看外貌來對待小兒子。

  (14)

  惡魔從雅威那裏來:「惡魔」原文是「邪惡的靈」,這表示這靈是被神所差遣,如同使者進行任務。

  (15)

  「擾亂」:使擾亂、驚嚇。

  (16)

  「彈琴」:指與宗教崇拜相關的音樂,不是一般音樂。

  藉此機會訓練將來要作王的大衞,明白王宮中的事。

  疑心生暗鬼,使人受驚嚇。

  (詩):神降災(原文是邪惡),使人受驚嚇。

  神對不遵守他命令之人,就刑罰之。


LYH

(撒上 1Sa 15)用聽的「聲音」共七次。

(1)雅威的話的聲音(14)牛羊叫的聲音(24)百姓的聽音。

  人們當聽雅威的話的聲音(原文直譯)。神藉撒母耳吩咐掃羅去行,表示是主人差遣僕人去行——主耶穌也曾說:僕人若聽主人所差遣去行便有福,若不去行則有禍。

  受差遣的要去忠心地執行主人的命令。現今的問題是在於人們判斷不清楚誰為神所差遣的工人,以致於聽不到神的話,如同(摩8:11)人最大的災禍是饑荒乾渴(聽不到雅威的話),因為人不聽雅威的話(不遵行)。

  掃羅的問題是「怕百姓」:因為百姓中包含自己的家族及其他患難共享福之子民。主耶穌要求門徒跟從,要撇下自己的家人、家產、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掃羅所遇的問題在新約時代亦同樣會遇到。

  新約時,跟從主耶穌的人是耳可聽、眼可看的,而對於逼迫者而言,是眼瞎、耳聾、心被油所蒙。

  「眼睛」:一般人是看外貌(撒上 1Sa 16:7),用眼睛(肉眼)看就代表用肉體來認,如(林前5)以前是用肉體來認耶穌。——耶穌在肉體上不是利未人、不是祭司,他實際上是伯利恆人,與大衞同族。

  大衞和耶穌都沒有很好的外貌——父親耶西是看重長子,忽略小兒子。雖然耶穌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是猶太人認為加利利地(受人輕視的外邦地)不會出先知。

  人的信心:耶穌的信心,匠人所棄的石頭成了建殿的頭塊石頭。要憑信心看,要憑公義來看。

  你們是以外貌(肉身)判斷人……我判斷(論斷)人也為真……(約)。

  用耳朵聽入內心,去遵行。(箴 Pro 4:20-27)「聽」我的言詞……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要保守(看守)你「心」。人的心常受外在影響,若要人心穩定,則要用以上的要點,要聽得正確,看得正確,要看守住內心。

  以上說明了為何許多人不能明白神的話的原因。


LYX

滅盡

  對惡瑪力人及其物要滅盡。律法上也規定有「永獻物」,有些是可贖的,如頭生的人,要以代價贖之,有些則不可贖。

  (民 21)住南地的迦南人擄了一些以色列人……發願……「盡行毀滅」。

  對埃及的頭生、亞瑪力人、住南地的迦南人在《摩西五經》中都談到要對他們「盡行殺滅」,因為這三類人實在是同一種人,都是在以色列人要遵行神旨意的路上,不斷地阻撓,因此神極其厭惡這樣的人。

  不是說只要出了埃及就能進到迦南地,因為在路上人若是軟弱,落後於隊伍,成為儘後邊的人,就會被亞瑪力人而殺,就會被住南地的迦南人所擄去。

  要想不成為儘後邊的軟弱人,就要如剛才弟兄所說的:要耳仔細聽、眼用心看、看守住內心。

尋求真理的途徑、方法

  希臘人用眼睛仔細地看,依此尋求神,後來的羅馬人,西方文藝復興等都是。他們不是無神論,只是他們用的方法(歸納法),並不是聖經上的方法。過於重視外在的,眼可見的內容,便不能越過外在現象,難以明白內在的意義。先知就是要解釋外在現象所蘊涵的內在真實意義和道理。

  掃羅的百姓也是願意去遵行雅威的命令,只是他不明白該命令其中所蘊涵的道理。他們自認為只要我們去殺敗亞瑪力人,使他們沒有反抗力量,而能將所得到的美物獻給神,難道神不喜悅嗎?神的確不喜悅,因為神要人明確地去執行他的命令,並且不喜悅罪惡。

憐憫、公義之探討

  現今許多人過於重視憐憫,卻不斷容忍罪惡,不看重公義。

  撒母耳不斷為掃羅禱告,神糾正之。耶穌教導門徒要憐憫那願意悔改的稅吏和罪人,而法利賽人卻是行義過度,因為他們並不憐憫那些願意悔改的人;現今的許多人是另一極端,過度憐憫了那些不願意悔改、不斷犯罪的人。

  「先知」並不是憑自己來得到道理,而是從神那裏得到道理;先知是透過已有的神的話,仔細地考察、正確地解明神的話語真義。


(撒上 1Sa 15)掃羅和百姓違神命令,憐惜了當滅的亞瑪力 20130523 WZM

不義的愛

  (撒上 1Sa 15)掃羅不按神的旨意吩咐(律法)行,即未按撒母耳先知所事先吩咐的:「要滅盡亞瑪力人一切所有的,不可憐惜,無論男女老幼牲畜都要殺死。」掃羅起初遵神命令去擊打,並打敗亞瑪力人,但後來卻因憐惜亞瑪力人的王亞甲及其一切牲畜財物,而未遵神命令滅除亞瑪力的一切,明顯違命。所以,這樣的憐惜、愛護、照顧,便不是(基於)真理的愛,而是不義的愛。

掃羅之惡:不絕對地遵行神命令

  縱觀掃羅的例子,體現出「人的不完全、不絕對」,就是「不絕對地遵行神的律法命令」,起初信從後來又不信從神,開始遵行神命令,後來卻又不貫徹到底。

  雅威神對掃羅的命令是:〈A〉「現在你要去擊打亞瑪力人」,〈B〉「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盡行殺死。」(撒上 1Sa 15:3)。掃羅的確執行了〈A〉命令,但他是執行內容篇幅明顯更多的〈B〉命令時,採取了「有條件地遵行方式」。

有條件地遵行方式

  何謂「有條件地遵行方式」?

  細察(撒上 1Sa 15:8-9)經文,掃羅用刀殺盡了亞瑪力眾民,但掃羅和百姓不肯滅絕「亞甲王及一切上好的美物」,而滅絕了「一切下賤瘦弱的」。他和百姓上下一心,將亞瑪力人所有的分為兩部份,一為「高貴的王和上好的美物」,另一為「下賤瘦弱的」,他們留下前者、滅去後者。神的命令是「滅盡他們所有的,不可憐惜他們」,這命令是如此地絕對及明確,不容有絲毫的退讓,但到了掃羅和百姓執行時,卻又被明顯地「打了折扣」。

  我們不能說:「掃羅完全沒有執行滅絕亞瑪力人的命令!」有,但不完全!他的確執行滅絕一部份,就是「用刀殺盡了亞瑪力眾民(下賤的人)」以及「凡下賤瘦弱的盡都殺了」,但同時又未滅絕一部份「他和百姓卻憐惜亞甲(高貴的人),也愛惜上好的牛羊……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

  這意味着什麼呢?

按私意謬解神的話,就是曲解神的命令,就是篡改神的律法!

  「亞甲王及一切上好的美物」代表的是「高貴的、上好的、美貌的」,反之則是「下賤的、瘦弱的」。從他們的實際行動上得知,他們將神的命令「滅盡他們所有的」,扭曲解釋成「要愛惜那些高貴美好的,只需要滅盡那些下賤瘦弱的(不值得愛惜的)」並且,他們有一個看似崇高及充份的理由支持,就是「要獻與雅威你(撒母耳)的神」(撒上 1Sa 15:15),這就是他們看似光明正大的「理論根據」。

  他們真的是這麼崇高?都是為了獻給神嗎?

  如果他們真的完全沒有私心,完全是為了神,為何他們不完全遵行神清楚的命令呢?反而只是部份遵行,而對於未遵行的部份,便找了個理由,美其名曰:「要獻與雅威你的神」。這明擺着假藉「要獻給雅威神」的名義,背地裏中飽私囊。神如果真的要這些美物,為何不事先吩咐他們留下呢?但神明明不允許他們留下,嚴嚴地要求「滅盡他們(亞瑪力人)所有的」,但他們還是留下了最好的一部份!說白了,就是貪戀美物,為了滿足個人私慾,供人自己享用。所以,他們就是按照人的私意/私慾,謬解神的話。

「按私意謬解神的話,就是曲解神的命令,就是篡改神的律法!」
雅威神向人述說神的話,目的是希望人能滿足祂的需求/欲願;
惡人按私意謬解神的話,目的是希望能夠滿足人的需求/欲願,但卻不是為了滿足神的需求/欲願。

  :!:省思:「我們是否也時常只關注於要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忽視了要去滿足神的需求?」

  :!:省思:「我們是否編造過冠冕堂皇卻虛假的理由,以支持自己的不當行為?」

  :!:省思:「對於別人口中的話,或是所聽到的任何說法,我們是否有能力分辨出『冠冕堂皇卻虛假的理由、謊言』?」

掃羅向撒母耳覆命,自以為是

  掃羅在事後見到撒母耳時說:「願雅威賜福與你,雅威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是很肯定的語氣,表示任務完成。若單就掃羅而言,(撒上 1Sa 15:8)掃羅用刀殺盡了亞瑪力眾民,他的確遵行了一部份命令。但對於留下牛羊一事,他聲稱:「這是百姓從亞瑪力人那裏帶來的,原因是他們愛惜上好的牛羊,要獻與耶穌你的神,其餘的我們都滅盡了。」(撒上 1Sa 15:15)想必掃羅覺得理由是相當充份且高尚的,所以他並沒有阻止百姓如此行。請注意掃羅的用語,這件事是「百姓」發起的,意欲表明不是掃羅他自己發起。他與這事毫不相干嗎?不!即便是由百姓所發起,作為君王的掃羅,有權阻止卻未阻止,表示他的確容許百姓行這事,因此他絕脫不了干係。

  根據撒母耳所說,明確指出掃羅「沒有聽從雅威的命令,急忙擄掠財物,行雅威眼中看為惡的事。」(撒上 1Sa 15:19)。諷刺的是,「雅威眼中看為惡的」竟然對應了「他們留下了『人眼中看為高貴美好的』王和物」。

神的眼光/價值觀、惡人的眼光/價值觀,兩者截然不同,互相反對!

  :!:省思:「我們是否明確知道,在我們所遭遇的事情上,神對此所持的眼光/價值觀是什麼?」

  :!:省思:「我們所持的眼光/價值觀,和神所持的是否完全一致?」

  :!:省思:「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所持的眼光/價值觀,和神所持的不一致,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謬嗎?」

掃羅再次辯解,振振有辭,自恃理由充份

掃羅對撒母耳說、我實在聽從了 雅威的命令、行了 雅威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亞瑪力王亞甲來、滅盡了亞瑪力人。
百姓卻在所當滅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獻與 雅威你的 神。
(撒上 1Sa 15:20-21)

  掃羅振振有辭地辯稱,他實在聽從了命令,並舉實例說明。對於留下牛羊一事,他再次強調是百姓作的,並且目的是要獻給雅威神。掃羅認為這理由絲毫沒錯,因此自認為他和百姓沒有任何過錯。

撒母耳駁斥掃羅的理由

  對於掃羅所持之冠冕堂皇的理由,撒母耳駁斥道:

 雅威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
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
你既厭棄 雅威的命令、 雅威也厭棄你作王。
(撒上 1Sa 15:22-23)
誠然,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動聽的美麗謊言,
  能滿足人的慾望、支持人的許多惡行!

然而,由先知口所說出的雅威律法,如同尖刀利刃,
  能切碎一切冠冕堂皇的遮羞衣裳、削開所有華麗非常的偽裝面具、
  能讓所有的醜惡,無所遁形!

  先知使用反問語法,其實是在表達肯定的內容,就是——神更喜悅人聽從他的話。

  人若不聽從神的話,就是犯了「悖逆、頑梗的罪」,這罪相等於行邪術、拜假神偶像!這是何等大的惡行!

  :!:省思:「我們是否確實地理解,什麼是悖逆頑梗的罪?」

  :!:省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確實地理解,哪些事與悖逆頑梗的罪相關?」

  :!:省思:「我們應該會注意不去拜偶像,但是,我們是否會謹慎於,不要犯悖逆頑梗的罪?」

commentary/1sa_15.txt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4 -0500 Thu. (2 個月前) 由 127.0.0.1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