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luk_21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luk_21 [2013/05/08 00:50 -0500 Wed. (12 年前)] – [《路加福音》(20章下-21章)、第廿一講] zm | commentary:luk_21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3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29: | 行 29: | ||
與《馬可福音》(可 12: | 與《馬可福音》(可 12: | ||
- | 20:45-47 | + | ==== 20: |
對文士的評價基本以二和三為主架構,經文的描述首先用三個不同的定冠詞與代名詞,帶出三段話。首段話以兩個現在分詞表達他們習慣性的作為,而在喜愛之下帶三個直接受詞、三個位置片語,二和三的架構都出現。次句子以兩個直述現在式動詞表達他們的行為也是持續性的。末句再以未來式表達報應。此種文章手法是後人根據耶穌的話,以文學手法記錄而非口語直述形式,目的在表示被評論者的惡行確定,正如馬太23章以七為架構模式談論文士是一樣的手法。 | 對文士的評價基本以二和三為主架構,經文的描述首先用三個不同的定冠詞與代名詞,帶出三段話。首段話以兩個現在分詞表達他們習慣性的作為,而在喜愛之下帶三個直接受詞、三個位置片語,二和三的架構都出現。次句子以兩個直述現在式動詞表達他們的行為也是持續性的。末句再以未來式表達報應。此種文章手法是後人根據耶穌的話,以文學手法記錄而非口語直述形式,目的在表示被評論者的惡行確定,正如馬太23章以七為架構模式談論文士是一樣的手法。 | ||
行 39: | 行 39: | ||
(45節)“正當所有百姓聽的時候”, | (45節)“正當所有百姓聽的時候”, | ||
- | 21:1-4 | + | ==== 21: |
作者以耶穌兩次的看見作比較,富人所投入的是他們禮物,窮寡婦所投入的是兩小錢。這是逾越節期的奉獻,按(出 23:15; 34:20; 申16: | 作者以耶穌兩次的看見作比較,富人所投入的是他們禮物,窮寡婦所投入的是兩小錢。這是逾越節期的奉獻,按(出 23:15; 34:20; 申16: | ||
行 67: | 行 67: | ||
在如何去辨識徵兆上,由(9, | 在如何去辨識徵兆上,由(9, | ||
- | 21:5-6 | + | ==== 21: |
第5節內容在三福音書說法各不相同,路加說法最符合當時希臘羅馬對其神殿的讚美。大希律王以外邦神殿建築模式來建造聖殿,其基石巨大無比,外飾美觀,使猶太人引以為傲,雖是非猶太直系君王的大希律所建,卻成為籠絡民心的大工程。門徒仍深受外觀壯麗影響而向主誇耀,他們看不見大衛當初想為神建殿時,神所啟示的話(撒下 7: | 第5節內容在三福音書說法各不相同,路加說法最符合當時希臘羅馬對其神殿的讚美。大希律王以外邦神殿建築模式來建造聖殿,其基石巨大無比,外飾美觀,使猶太人引以為傲,雖是非猶太直系君王的大希律所建,卻成為籠絡民心的大工程。門徒仍深受外觀壯麗影響而向主誇耀,他們看不見大衛當初想為神建殿時,神所啟示的話(撒下 7: | ||
- | 21:7 | + | ==== 21:7 ==== |
“那麼何時將有這些事?當這些事發生時有甚麼徵兆?”, | “那麼何時將有這些事?當這些事發生時有甚麼徵兆?”, | ||
- | 21:8 | + | ==== 21:8 ==== |
“因我的名”出現在(8, | “因我的名”出現在(8, | ||
- | 21:9-11 | + | ==== 21: |
七個用詞分置在三句話中,“戰爭”、“混亂”“地震”、“瘟疫”、“飢荒”、“恐怖”“神蹟”, | 七個用詞分置在三句話中,“戰爭”、“混亂”“地震”、“瘟疫”、“飢荒”、“恐怖”“神蹟”, | ||
行 85: | 行 85: | ||
9-10節是針對猶太人內部的事所預言,而非指全世界的事,在用詞上百姓和國家都是單數詞,未帶定冠詞,表猶太內部的分裂,相似用法在(代下 15: | 9-10節是針對猶太人內部的事所預言,而非指全世界的事,在用詞上百姓和國家都是單數詞,未帶定冠詞,表猶太內部的分裂,相似用法在(代下 15: | ||
- | 21:12-19 | + | ==== 21: |
大災難以先必有逼迫的事發生,審判必由神的家開始。門徒受逼迫的考驗和自身受迷惑的考驗,在大災難之前必先開始。在本段落中不斷論及這些事,是耶穌對門徒說預言背後主要目的。災難對世人是恐懼戰慄,但對神子民是末世盼望的來到,作主的門徒並不為災難擔憂,反當為自己是否陷入今世荊棘的迷惑(34節)和仇敵逼迫的考驗(12節)中,留心注意自身,因此耶穌在(8, | 大災難以先必有逼迫的事發生,審判必由神的家開始。門徒受逼迫的考驗和自身受迷惑的考驗,在大災難之前必先開始。在本段落中不斷論及這些事,是耶穌對門徒說預言背後主要目的。災難對世人是恐懼戰慄,但對神子民是末世盼望的來到,作主的門徒並不為災難擔憂,反當為自己是否陷入今世荊棘的迷惑(34節)和仇敵逼迫的考驗(12節)中,留心注意自身,因此耶穌在(8, | ||
行 103: | 行 103: | ||
8-19節按耶穌說話應驗時機,都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與(25-36節)所引用時機是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後到人子再臨期間,此更長時間的考驗,對使徒之後的歷代門徒,更需了解耶穌的期許。 | 8-19節按耶穌說話應驗時機,都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與(25-36節)所引用時機是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後到人子再臨期間,此更長時間的考驗,對使徒之後的歷代門徒,更需了解耶穌的期許。 | ||
- | 21:20-24 | + | ==== 21: |
此五節內容除(21, | 此五節內容除(21, | ||
- | 經文本身呈現ABCBA架構如下: | + | === ABCBA 架構 === |
+ | |||
+ | 經文本身呈現 ABCBA 架構如下: | ||
* A、20 | * A、20 | ||
行 119: | 行 121: | ||
耶路撒冷的報應期限是直到外邦眾時機被滿足(24),這非在指外邦人獲得接受福音機會的時期,經文用諸時機而非單數的時候,表示耶路撒冷被踐踏有不同的時機在重複著,意指耶路撒冷被外邦人占領的時機是多次。然而經文用意也指出諸時機有滿足的時候,並非永久被刑罰而是有一個限度,管教不是永遠。 | 耶路撒冷的報應期限是直到外邦眾時機被滿足(24),這非在指外邦人獲得接受福音機會的時期,經文用諸時機而非單數的時候,表示耶路撒冷被踐踏有不同的時機在重複著,意指耶路撒冷被外邦人占領的時機是多次。然而經文用意也指出諸時機有滿足的時候,並非永久被刑罰而是有一個限度,管教不是永遠。 | ||
- | 21:25-28 | + | ==== 21: |
接續耶路撒冷被報應,外邦人亦將承受報應,連帶天上諸權勢也被動搖了,人子第二次帶著權能和大榮耀再臨。經文由耶路撒冷被毀時刻延伸到人子再臨,在時間長度上無法預測,但文意上引用希伯來先知如(珥 2:30-32; 賽24: | 接續耶路撒冷被報應,外邦人亦將承受報應,連帶天上諸權勢也被動搖了,人子第二次帶著權能和大榮耀再臨。經文由耶路撒冷被毀時刻延伸到人子再臨,在時間長度上無法預測,但文意上引用希伯來先知如(珥 2:30-32; 賽24: | ||
行 129: | 行 131: | ||
28節“這些事起頭發生了,就當昂起並抬高你們的頭,為此你們的贖放近了”, | 28節“這些事起頭發生了,就當昂起並抬高你們的頭,為此你們的贖放近了”, | ||
- | 21:29-33 | + | ==== 21: |
本段內容除(31節)以神國取代人子之外,都同(太 24:32-35; 可13: | 本段內容除(31節)以神國取代人子之外,都同(太 24:32-35; 可13: | ||
- | 21:34-36 | + | ==== 21: |
本段用意雖等同太、可兩福音的結束語相同效果,但在用詞內容上完全是路加獨有的。除了如太、可兩福音對門徒吩咐當常儆醒不睡祈禱之外,路加特別加入個人當為自己防備,在生活宴樂(以兩個相似含意的醉酒來代表)和掛慮兩方面成為門徒失敗的陷阱。人不是過度放縱自己於生活喜樂之事(醉酒代表人生享樂而非行惡),就是為生活所需而掛慮,以致被弄得精疲力盡而失去儆醒,不能專注於神的事上。不論富人或窮人都會陷入相似荊棘之中,以致神的道被擠住無法結實,就無法在人子面前站立得住。何時那審判日子不預期臨到,人無法知道也無法逃避,耶穌僅能再次警戒信眾,惟有在每一時機中藉著祈求而儆醒者,才能逃避將要來的審判刑罰。儆醒禱告只是使人有力量得以逃離,而非得勝那必臨到發生的事,同樣用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上,22: | 本段用意雖等同太、可兩福音的結束語相同效果,但在用詞內容上完全是路加獨有的。除了如太、可兩福音對門徒吩咐當常儆醒不睡祈禱之外,路加特別加入個人當為自己防備,在生活宴樂(以兩個相似含意的醉酒來代表)和掛慮兩方面成為門徒失敗的陷阱。人不是過度放縱自己於生活喜樂之事(醉酒代表人生享樂而非行惡),就是為生活所需而掛慮,以致被弄得精疲力盡而失去儆醒,不能專注於神的事上。不論富人或窮人都會陷入相似荊棘之中,以致神的道被擠住無法結實,就無法在人子面前站立得住。何時那審判日子不預期臨到,人無法知道也無法逃避,耶穌僅能再次警戒信眾,惟有在每一時機中藉著祈求而儆醒者,才能逃避將要來的審判刑罰。儆醒禱告只是使人有力量得以逃離,而非得勝那必臨到發生的事,同樣用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上,22: | ||
- | 21:37-38 | + | ==== 21: |
本段落內容除了使耶穌在聖殿的教導構成完整架構之外,它也提及耶穌在節慶期間並未住在耶路撒冷內。這代表耶穌和其他大部分窮乏者一樣,住不起耶路撒冷城內高價費用,它也指出耶穌是住在橄欖山上,這帶出下段落耶穌最後服事地點是橄欖山的園中,禱告和被抓拿。 | 本段落內容除了使耶穌在聖殿的教導構成完整架構之外,它也提及耶穌在節慶期間並未住在耶路撒冷內。這代表耶穌和其他大部分窮乏者一樣,住不起耶路撒冷城內高價費用,它也指出耶穌是住在橄欖山上,這帶出下段落耶穌最後服事地點是橄欖山的園中,禱告和被抓拿。 |
commentary/luk_21.1367992236.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3 個月前)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