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luk_12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路加福音》第 12 章註釋

時間:2013-01-12,安息日。經文:(路 Luk 12:01-12:34)

以下的播放列表可能包含更大的範圍,因此請根據您的需要,自由選擇播放。
可根據名稱中的用詞,識別出不同的內容類型,例如:講解(人名縮寫)、禱告(pray)、讚美詩(hymn)、討論(discuss)等。

:commentary:luk


以下為 LYX 主講:

這是「耶穌上耶路撒冷」的第一大段中,第三小段的內容(路 Luk 12:01-13:21)。

用詞

作者使用以下的用詞,將內容串連起來:

假冒為善

「假冒為善」在本段中出現三次:(Luk 12:1)對門徒講了此詞;(Luk 12:56)對眾人講了此詞; (Luk 13:15)在安息日時對管會堂的講了此詞。

比喻

「比喻」(GK3850)παραβολή parabole {par-ab-ol-ay'} ,出現在(Luk 12:16, Luk 12:41, Luk 13:6)。本意是: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對照。引申為:比喻、諺語、寓言。這些用詞使聽道的人可以將這些事,和耶穌所教導的主題作比較,使能夠了解。

另用「好像、比如」(GK3664) ὅμοιος homoios {hom'-oy-os} 名詞、或(GK3666)動詞,意為:相似的、同樣的、和……一致的;也可說是將某事與其他事作對比。出現在(Luk 12:36, Luk 13:18, Luk 13:19, Luk 13:21)。此字和「比喻」一詞是很類似的用法。

(12:1-13:21)這一大段內容中,故意用了「比喻」或「比如……」。

經文有四段內容都跟「比喻」有關:

  • Luk 12:16-21
  • Luk 12:35-48
  • Luk 13:6-9
  • Luk 13:18-21

也有內容雖沒有說這是比喻,但其用法是和比喻很類似的用法:

  • Luk 12:2-3
  • Luk 12:6-7
  • Luk 12:24-28

如果將以上這些經文相比較,那麼在(12:1-13:21)有80節經文,其中將近60節經都和比喻有關係。也就是說,這一章的結構,是很特別的編輯法。我們知道,這一段的內容,與(太 Mat 6,10,12,13,24 章)內容相關聯,所以作者將這些經文,加上他獨有的用詞和內容,加以編輯,這有其編輯的目的。

(路 Luk 12:01-13:21)經文架構

(路 Luk 12:01-13:21)經文的大架構是以「A-B-A」的方式。

A段(Luk 12:1-12)對應 A'段(Luk 13:10-21)

  • (Luk 12:1-12)對應於(Luk 13:10-21)
    • 這兩段類似處:都用「假冒為善」這詞(Luk 12:1, Luk 13:15),作為段落主題。
    • 但是相對的,由這主題延伸出來的後續內容(Luk 12:2-12),我們看不出和「假冒為善」有用詞上的直接關聯性。也就是說,並沒有關聯於(Luk 11)中耶穌指責法利賽人和律法師們的「假冒為善」的作為。
    • (Luk 12:2-12)是在談到「門徒的問題」,和「假冒為善」相對比,是反面的說法,所以沒有直接關聯點,而是引申假冒為善的意義,引申出教導。
    • 同樣地,對於管會堂的安息日事件(Luk 13:10-17),對比後續內容(Luk 13:18-21)耶穌講了兩個神國的比喻,兩者間並沒有直接說:神國的比喻就是假冒為善。
    • 而是說,神國如芥菜種和麪酵,是會長大、變質的。這種「長大、變質的特性」,並未和「假冒為善」有直接的關聯。而是用一種迂迴的說法,讓我們來思考有關「假冒為善」與「門徒受逼迫」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安息日的假冒為善」跟「神國的長大」之間的關聯,這需要讀者好好去思考。

為何不斷地用「比喻」?

耶穌講的比喻分兩種,一為明確的比喻,另一為暗示的比喻(暗喻)。

  1. 明確的比喻
    • 說明:就是耶穌講完比喻後,會將實際的內容講得很清楚;會將這比喻所教導的中心點是什麼,以及教導的目的在哪裏,耶穌會講解清楚。
    • 例如(路 Luk 8)神國如人撒種的比喻,是明確的比喻。
  2. 不明確的比喻(暗喻)
    • (路 Luk 13:18-21)是一個暗喻,耶穌並沒有解釋這比喻的意義。

以(路 Luk 12:16-34)為例

(路 Luk 12:16)所說的「富足而無知財主的比喻」,耶穌有在(Luk 12:15)和(Luk 12:21)談到這比喻的中心價值是:

  1. 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的豐富;
  2. 人在神的面前如果不富足,他將會如這富人一樣,被神收回他所擁有的這一切。

這兩點看似為明示的比喻,不過,如果我們考慮到這段經文和下文的關係——(Luk 12:22)耶穌又對門徒繼續教導的內容——是由對眾人說,轉向對門徒說。

對眾人說的內容是(路 Luk 12:15-21):對財物上的觀點,不在於我們在財物上富不富足;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財物——這是比喻的主要教導點。但另外延伸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耶穌需要教導這個?

為什麼耶穌需要教導這個?

若人生的價值不在乎家道豐富,那麼在於什麼呢?

到底人生真的價值是什麼?耶穌在對眾人的比喻中,他並未講出來。反而耶穌是在(路 Luk 12:22-34)對門徒的教導中,他才真正地講出「人生真正的價值是什麼」。也就是說,耶穌將這像是個明明的比喻,又使之成為暗喻,而透過對門徒說的比喻,才顯明出他真正的教導的用意。

這樣的用法是很獨特的用法,不斷地強調比喻的真正用意何在,讓讀者能不斷地思考:經文所講的前因後果。

以(路 Luk 12:35-48)為例

這是有關於忠心僕人的比喻。彼得隨後發問:「這比喻是為誰說的?」(路 Luk 12:41),耶穌又繼續講另一個比喻。我們發現,耶穌是用一個比喻來解釋另一個比喻。最後的結束點在(路 Luk 12:47-48),講明了比喻的中心目的何在。

後接(路 Luk 12:49-53),耶穌把他自己和前述「忠心的僕人」作對比,表明:

耶穌他就是那個忠心的僕人。
他就是對那「忠心的僕人」的再次解明:要如何成為一位忠心的僕人?
就是要像耶穌一樣,他真正地完成父神所託付給他的責任。

從(路 Luk 12:01-13:21)的架構中發現到,不斷地透過類似的用語來對我們教導。欲了解經文的來龍去脈和中心架構,就需要透過上述的內容,要了解:比喻的用法、解經的方式。也要了解:經文故意用很類似、相同的用詞來串連其前後的關係。如此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區分前後架構。

B段(Luk 12:13-13:9)

整體經文架構:A-B-A

  • A段(Luk 12:1-12)對應 A'段(Luk 13:10-21)
  • B段(Luk 12:13-13:9)

B段談「假冒為善」的人不懂得分辨何為公義

B段落談到:「假冒為善」的人不懂得分辨真正的時機。他們不能分辨,現在如何才是真正公義的事情。

耶穌責備他們(Luk 12:57)為何不審量什麼是「合理的」(原文是公義的)。相對的,如果你不是假冒為善的,你就能知道神所要的義,就是律法所說的「真正的義」是什麼意思。

根據時間用詞,可分為三段

B段落是在談到:對時候的認識。這一段特別強調時間方面的用詞,也用了許多比較時間的用詞。由此延伸出三個段落:

  1. (Luk 12:13-34)真正的財寶
  2. (Luk 12:35-53)忠心的僕人。能忠心對神負責任;如何成為忠心的僕人。
  3. (Luk 12:54-13:9)對時間的分辨。分辨的目的是使你能夠真正地成為一位義人;你能及時地悔改。

用詞上的關聯

「丟」

「丟」在(路 Luk 12-13)兩章中出現4次:

  1. 我們要怕那……有權柄丟在地獄裏的(路 Luk 12:5);
  2. 花、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路 Luk 12:28);
  3. 耶穌說:「我來要把火丟到地上」(路 Luk 12:49);
  4. 耶穌說:「若不與對頭和結……就把你丟(下)到監獄裏(路 Luk 12:58)

綜觀以上四點,都與審判有關。

若你不能判斷時機,你沒有那樣的智慧;你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認為:「沒關係!時間還沒到」,那麼你就要承受審判,要像「丟在地獄裏、丟在爐裏、丟在火裏、丟到監裏」一樣,要受到神的審判!

透過「丟」這個詞,將時間審判互相關聯起來。

由此可以了解,為何一開始耶穌就要先談到(Luk 12:2-12),有關於門徒受逼迫時,不要害怕、不要虛偽、要坦然地面對、要忠心地信從神的引導——神會透過聖靈來引導他們。

雖然(Luk 12:2-12)中並沒有談「逼迫」這個詞,但是很明顯的,內容都跟逼迫是有關係的。這樣的逼迫是在別人面前受到審判的時候(Luk 12:11)。又用對稱用法談:「否認耶穌基督的,耶穌基督會否認他;承認耶穌基督的,耶穌基督會承認他」(Luk 12:8-9),這是審判用語。

主題:耶穌要上耶路撒冷,要完成神的國。相對的,門徒應當馬上看明,在這個緊迫的時機裏,應該怎麼做。甚至耶穌以後不與門徒同在了,門徒就應當接受耶穌基督的教導,要能堅持下去,把神國繼續傳遞下去。如果門徒失職了,就不是個忠心的僕人。

經文中心點(Luk 12:35-53)

如果將經文分為五大段,則其中心點在(Luk 12:35-53)

  1. (12:1-12)門徒受逼迫時當如何行
    • 要坦然以對,將神國信息坦然向世人傳講。
  2. (12:13-34)門徒的養生問題
    • 你是靠着誰活着?我們該對神負責,而不是為着這些食物而負責任——這才是對財寶的真正用意。
  3. (12:35-53)忠心的僕人
    • 作為忠心的僕人當知,受神託付這些財寶,當如何使用財寶?而不受限制?方為真正忠心的僕人。
  4. (12:54-13:9)對時機的分辨
    • 若你不能明白時機,及時地行出「義」的話,那麼你就會如主耶穌所說:
      • 彼拉多之殺害:表示那樣的逼迫和殺害將會臨到;
      • 希羅亞樓之倒塌:若你不能判斷時機,那麼這樣的禍患將馬上臨到。
    • 本段不斷強調:主人是在僕人意想不到的時候來到,如果僕人不預備好的話,就不是個忠心的僕人。
    • 忠心的僕人當做的是:要好好地預備,及時地行出「義」(遵行一切的律法、神的旨意)。
  5. (12:10-21)有關安息日事件
    • 對於神的忠心僕人,傳神國的福音,是要讓人得到真正的安息,就是回到律法的最中心點:行出神的義!讓世人、讓神所造的,能夠跟神一同得到真正的安息。

以上我們就可以將這一整段串連起來!

許多人以為這整段內容是耶穌的演講集,由許多小段落的教導收集而成——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更重要的是要能抓住教導的中心思想,方能有更大的幫助!

自耶穌面向耶路撒冷開始(Luk 9:51)

自耶穌面向耶路撒冷開始(Luk 9:51-13:21),可分為三段:

  • 一、(路 Luk 9:51-10:42)
  • 二、(路 Luk 11:1-54)
  • 三、(路 Luk 12:1-13:21)

很獨特地,這三個段落中出現了三個詞,且出現的次數一模一樣:

「神國」

「神國」以下第一段中出現兩次:

  • 第一段(路 Luk 9-10)中出現兩次
    • 1.(Luk 9:51-62):跟隨耶穌的人要傳神國,他們要注意自己的責任。
    • 2.(Luk 10:9)耶穌要讓被差出的人知道神國的臨到的事。
      • 神國的臨到是最中心的信息,門徒要去傳講神國的臨到。
      • 「神的國」含意是「神的統治」「神的統治的區域」;
      • 「神國的臨到」就是「透過神國的律法典章來統治神所創造的一切。」
      • 不再是撒但透過罪來統治,而是神透過義(就是祂的律法典章)來統治祂所創造的大地。
      • 這就是真正福音的信息,所以稱之「神國的福音」。就是神的律法要統治這個世代,神的義要被通行出來——對比的是撒但的國度。
      • 我們得到救贖的人,就要為着神的國爭戰,為神的國獻上我們的一切。
  • 第二段(路 Luk 11)「神國」也出現兩次
    • 1.(路 Luk 11:2)願你的國降臨。——神的國與神的名是相關聯的!
      • 「神的名」在上安息日 Luk 11 曾解釋過:「神的名」是和「神的律法」「神的公義」「神的救贖、創造」包括「神所擁有的一切」。
      • 「神的國」臨到就是要來彰顯「神的名」,就是彰顯「神的律法」「神的公義」「神的救贖、創造」,彰顯「神一切的本質」。
    • 2.(路 Luk 11:20)趕鬼就是神國臨到
      • 耶穌透過神所賜給耶穌的能力(神的指頭/能力),將撒但的勢力趕出;
      • 神的指頭/能力,等同於耶穌應許要賜聖靈給一切相信他的,跟隨他到底的門徒。
      • 聖靈的臨到(路 Luk 11:13),就是神國的臨到。
  • 第三段(路 Luk 12-13)談到兩次「神的國」
    • 1.(路 Luk 12:30-32)作為信徒所當求的是「神的國」,反之,外邦人所求的是人的需用。
      • 因為外邦人不了解神的律法典章,所以只能看到現今的世代,只看到能養活他自己的財物。沒有律法典章的人只能汲汲營營於生活。
      • 門徒,是己經來跟隨耶穌基督了,知道耶穌基督的教導的,相信耶穌基督是神所設立的基督的人,就該來祈求神的國。神也樂意將神的國賜給他們,也就是,神也樂意把聖靈賜給他們,樂意讓神的國在這等人身上顯露出來。撒但在這等人身上沒有權勢,沒法得勝這等人。
      • 耶穌基督應許:的只要你願意將心思放在神的國裏,神就樂意在這樣的人身上,彰顯神的權柄榮耀。
    • 2.(路 Luk 13:18-20)神國的比喻
      • 芥菜種、麪酵會長大、發起。意味着神的國最終會被建立起來。神的國在那當時似乎看不出來,大多以為耶穌是要來建立自由的猶大國。
      • 神的國先是在耶穌基督身上——耶穌埋到田裏,藏到三斗面裏,就等同他要走到十字架一樣——最終要透過聖靈的臨到,讓全團發起來,讓這樹長大起來,讓神的國透過耶穌基督被彰顯起來。

以上是三大段,各二次,共六次,都是談到耶穌上耶路撒冷為要成就「神的國」,要透過聖靈來成就。

「聖靈」

「聖靈」也出現三次,每段中出現一次。

  • 耶穌在聖靈裏歡樂(路 Luk 10:21)
    • 聖靈在耶穌身上的工作,讓耶穌知道他的啟示是來自於父神,他樂意把這樣的啟示交付給他的門徒。
  • (路 Luk 11:13)只要向父神祈求,父神就樂意將聖靈賜給我們
    • 如此的祈求,等同於祈求神的國、等同於祈求聖靈。故這就等同於(路 Luk 12:31)你們要先求「他的國」,要成就相同的目標。
  • (路 Luk 12:10-12)聖靈會作工,指教門徒,也會使人赦罪悔改。
    • 在門徒身上,聖靈的工作有奇妙的兩方面,稍後再敘。

「擺上」

  • (路 Luk 10:8)人擺上什麼,門徒就要接受什麼;
    • 門徒只要吃得飽足就好,不要去計較。
  • (路 Luk 11:6)求餅比喻,這人不能給朋友擺上什麼。
    • 這裏談,門徒能給人什麼。門徒要將神的國擺上,給人。
  • (路 Luk 12:48)神給人的,人要接受神國的信息。

(路 Luk 12)詳細內容

(路 Luk 12:1)耶穌知道他會受這些假冒為善者們的攻擊,將來門徒亦然,因此他要教門徒預防。雖有幾萬人聚集,但只有真正跟從他的少數人能夠承繼神國,就是那些真正願意撇下所有而來跟隨主的人。(路 Luk 9:51-62)惟有真的撇下,跟從主的門徒才是主所要深入教導的。這樣的人才能去傳揚神的國,才能去面對主耶穌以下所要講的這些問題,就是假冒為善的影響。

「假冒為善」本意是「演戲;戴着面具,演在世人面前」。經上也記,耶穌也不得不在世人面前演戲,保羅也以競技場、劇院的比喻說法,說他不得不在世人面前演,因不接受神國的福音。

(路 Luk 12:1-7)門徒勿受別人的眼光所影響,要坦然面對攻擊,要注意言語,因為神將也會按此審判門徒。不要因受逼迫而不說實話。要懼怕神的審判,而不要懼怕人。

(路 Luk 12:8-12)在人的面前,我們當注意要如何說話。

(路 Luk 12:13-)耶穌對一人說,對眾人說,對門徒說。

  1. 誰立我作你們斷事,分家業的官?分家業是按舊約希羅非哈之女求分家業。猶太人會請求拉比為其分家業,故這人將耶穌看作是拉比。——耶穌要強調他來世上的目的,不是來分家業的。

生命的價值在於「人在神面前是富足的」,在於不要看重今世的吃喝需用。

實際內容:(路 Luk 12:33-34)變賣且賙濟人。就是積財在天上(製作財寶在天上)。 按(徒)亞拿尼雅事件,變賣家產並不是強制性的。保羅也沒有強制外邦信徒變賣。 要按實際的需要,將自己的財物去供應給有需要的人們。

回應

耶穌對門徒適時的教導。

耶穌警戒門徒,勿像文士法利賽人那般地假冒為善,勿怕人要怕神。反觀法利賽人是怕人,但忽略了懼怕神,他們會在人前有所隱藏。

門徒勿認錯了主的職份,否則會有偏差。門徒要明白今生今世所當追求的是什麼。

要認清時機!耶穌上耶路撒冷是有緊迫性的。人生的功名利祿是短暫的。

LYH傳道

聖經的深奧。少有人深入地,將經文串連起來。深感過去所聽到別人所傳的道,是何等地淺薄。

我對今日所講的內容,還是不太能抓住中心要旨。要視每個人自己是否願意下功夫,願意反覆地——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多次地、深入地研讀、學習、思想經文!

聖靈的重要性

(太、可)的角度,是談世人、宗教領袖們對聖靈的褻瀆。(路)更強調褻瀆者們的可惡,不聽從神的使者——耶穌。且耶穌極力要教導門徒能穿戴上神的全副軍裝。

人若只是聽,而不是真的願意投入、付出代價、實際地跟從主耶穌,便還是不能真明白主的比喻。就算是當時的門徒們,仍然以為耶穌是上耶路撒冷是要得地上的王位權勢,而不能真的領會主耶穌的真正使命!

在神的使者面前

耶穌是神的使者(神所差來的信使),跟從者們應當要先認定他的身份。而門徒後來也要成為被差的人,也就是成為神的使者,那時就不要怕人的迫害,而要怕有權勢的神。

聖靈之重要性:神將福音真理傳給主耶穌,主耶穌再傳給聖靈,聖靈再傳給門徒,門徒才能傳給世人們,因此聖靈是極其重要的,確保所傳的是合乎神的旨意!

人生精力有限,若多求今世財寶就少有心力求神國(天上的財寶)!

對於變賣家產

要按律法的精義,盡心盡意盡力地愛神且愛人如己。在當時有許多歸國猶僑,為了讓他們能更好地追求真道,就適時適量地供應人。這並沒有違反律法的內容及精神。不可望文生義,任意解釋或演繹此內容。

舊約時,以色列人進迦南地,有些支派就馬上要求分地,為此摩西很不喜悅,要求他們也要一同去幫助弟兄們得地後,才能回自己地業。但是以色列人故步自封,並沒有完全按照神的吩咐去趕出所有迦南人。他們大多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勤於內鬥而疏於抗敵。神的旨意是要以色列人將福音向外邦傳揚,但是大多數以色列人卻拘守在以色列地,少有人向外傳,因此神特意興起保羅向外邦人傳揚。

要極力地讀聖經

要極力地追求真理,要排除一切的荊棘、阻礙、思慮、宴樂!

從經文上可知,身體和靈魂的得救是不能分開的,絕對不同於現今的流行的想法。

討論

關於(路 Luk 12:11-12)聖靈講得並不清楚。對於《路加福音》受信者提阿非羅講而言,他是否能明白?由於路加後再寫了《使徒行傳》,其中詳述了聖靈,如此看來,若視提阿非羅只是慕道者,如此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可能是藉機闡述真理

commentary/luk_12.1358653585.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3 個月前) (外部編輯)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