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luk_12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commentary:luk_12 [2013/01/21 12:12 -0600 Mon. (12 年前)] – 對講章內容重新排版,並調整經文編碼格式。 wzm | commentary:luk_12 [2024/04/04 20:44 -0500 Thu. (13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1: | 行 1: | ||
- | ====== 《路加福音》第 12 章註釋 ====== | + | ====== 《路加福音》第十三講(12章上)註釋 ====== |
時間:2013-01-12,安息日。經文:(路 Luk 12: | 時間:2013-01-12,安息日。經文:(路 Luk 12: | ||
行 293: | 行 293: | ||
- | ===== 講章內容 | + | ===== 講章十三(12: |
- | ==== 講章十三(12:1~34) | + | ==== (12:1~13:21)架構分析 |
- | === 12: | ||
* A. 12: | * A. 12: | ||
* a. 12:1 | * a. 12:1 | ||
行 320: | 行 319: | ||
* b. 13: | * b. 13: | ||
- | A與A’段架構相似處在於兩點,一是都用假冒為善一詞作為主題,一是此主題與下一段內容無直接聯接點,而是迂迴說法的延伸教導。 | + | A 與 A' |
- | B段以三次耶穌說話被打斷定(12: | + | B 段以三次耶穌說話被打斷定(12: |
+ | |||
+ | === 內容用詞特點 === | ||
本大段經文是耶穌幾次演講的組合體,對比《馬太福音》分散在(6, | 本大段經文是耶穌幾次演講的組合體,對比《馬太福音》分散在(6, | ||
行 353: | 行 354: | ||
只有上耶路撒冷成就神計畫,神國才能臨及地上,聖靈才能按父神應對降至信徒。 | 只有上耶路撒冷成就神計畫,神國才能臨及地上,聖靈才能按父神應對降至信徒。 | ||
- | “我告訴你們”出現七次,“我實在告訴你們”出現三次,是作者一再使用的語法,比較(4: | + | “我告訴你們”出現七次,“我實在告訴你們”出現三次,是作者一再使用的語法,比較(4: |
- | === 12: | + | ==== (12:1~12)經文細節架構 |
* 壹、引言 | * 壹、引言 | ||
行 376: | 行 377: | ||
作者以法利賽人的酵為媒介,引申出三方面的教導,然而事實上都指向日後耶穌受難,門徒將遭遇與耶穌相同的迫害,此時就當坦然以對,堅持信心勇敢面對逼迫的審問,勿怕身體的遭害,勿隱藏所知的真理,光明正大的作見證,成為本段教導主題。酵的意義在此指影響力,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影響力,是耶穌要門徒注意自己是否同樣犯相似的問題。此虛假不在日常生活,而在面對逼迫時的偽裝、閃避,在他人質問時的掩蓋、否認。 | 作者以法利賽人的酵為媒介,引申出三方面的教導,然而事實上都指向日後耶穌受難,門徒將遭遇與耶穌相同的迫害,此時就當坦然以對,堅持信心勇敢面對逼迫的審問,勿怕身體的遭害,勿隱藏所知的真理,光明正大的作見證,成為本段教導主題。酵的意義在此指影響力,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影響力,是耶穌要門徒注意自己是否同樣犯相似的問題。此虛假不在日常生活,而在面對逼迫時的偽裝、閃避,在他人質問時的掩蓋、否認。 | ||
- | == (12:1a) == | + | === (12: |
- | “在這情況下,群眾幾萬人被召聚,甚至彼此踐踏”:經文開首即連接11章耶穌被質疑趕鬼的能力和干犯潔淨條例,這些情況的延伸,才接續本段的教導。耶穌本身都受質疑攻擊,他事先為門徒打預防針,免得門徒日後失去見證的勇氣。背景再指出另一點,只有那甘願撇下所有來跟從的,才是耶穌首要教導的對象。神國是要傳給全世界,但是只有少數有信心者才能承受,而為之見證神的統治是可以在祂的創造物中通行的,這個原則耶穌深深抓住,而不為眾多人數的迷戀所迷失,專注在他為神國建立工人的事上。 | + | == “在這情況下,群眾幾萬人被召聚,甚至彼此踐踏” |
+ | 經文開首即連接11章耶穌被質疑趕鬼的能力和干犯潔淨條例,這些情況的延伸,才接續本段的教導。耶穌本身都受質疑攻擊,他事先為門徒打預防針,免得門徒日後失去見證的勇氣。背景再指出另一點,只有那甘願撇下所有來跟從的,才是耶穌首要教導的對象。神國是要傳給全世界,但是只有少數有信心者才能承受,而為之見證神的統治是可以在祂的創造物中通行的,這個原則耶穌深深抓住,而不為眾多人數的迷戀所迷失,專注在他為神國建立工人的事上。 | ||
- | == (12:1b) == | + | === (12: |
- | “當不住地注意你們自己遠離那酵,就是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假冒為善,在希臘文中原指演員的扮演,轉指作假,偽造,欺騙,指人則是善於表演的人,作偽者,偽君子。動詞在本節出現,名詞在(6: | + | == “當不住地注意你們自己遠離那酵,就是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 |
+ | 假冒為善,在希臘文中原指演員的扮演,轉指作假,偽造,欺騙,指人則是善於表演的人,作偽者,偽君子。動詞在本節出現,名詞在(6: | ||
由作者使用地方的含意: | 由作者使用地方的含意: | ||
行 395: | 行 398: | ||
耶穌和保羅都提到他們自己是不得不被逼表演在世人、天使、撒旦眼前,來為神作見證,然而對所教導者都指明受教者不要演戲,而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說 話,真實的行為,無論是處在何種狀況下。 | 耶穌和保羅都提到他們自己是不得不被逼表演在世人、天使、撒旦眼前,來為神作見證,然而對所教導者都指明受教者不要演戲,而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說 話,真實的行為,無論是處在何種狀況下。 | ||
- | == (12: | + | === (12: |
+ | == 門徒要如何面對逼迫 == | ||
這兩節內容出現於(太 10: | 這兩節內容出現於(太 10: | ||
這兩節是一個巧妙的比喻說法,在凸顯事實會被眾人知曉,而這事實是指門徒受教的目的是公開為主作見證的事。門徒暗中所說,附耳所講,日後將被眾人聽見、宣傳,都是在大逼迫後必會發生的事,也應驗在(徒 8 章)以後,因此耶穌的話另一層的意義在教導門徒堅定活在神的面光中,不要受人的種種行為所影響,而失去美好見證。最終在神的審判台前,一切都將敞開,門徒的義將被評議,不只是世人會去評斷而引為攻擊的目標,神也按此作獎懲。則面對逼迫的反應和處置,才是門徒真正的義的彰顯。 | 這兩節是一個巧妙的比喻說法,在凸顯事實會被眾人知曉,而這事實是指門徒受教的目的是公開為主作見證的事。門徒暗中所說,附耳所講,日後將被眾人聽見、宣傳,都是在大逼迫後必會發生的事,也應驗在(徒 8 章)以後,因此耶穌的話另一層的意義在教導門徒堅定活在神的面光中,不要受人的種種行為所影響,而失去美好見證。最終在神的審判台前,一切都將敞開,門徒的義將被評議,不只是世人會去評斷而引為攻擊的目標,神也按此作獎懲。則面對逼迫的反應和處置,才是門徒真正的義的彰顯。 | ||
- | == (12: | + | === (12: |
- | “朋友”,路加特愛用此字眼,共出現15次為新之冠。耶穌稱門徒為朋友,僅本處及(約 15: | + | == “朋友” |
+ | 路加特愛用此字眼,共出現15次為新之冠。耶穌稱門徒為朋友,僅本處及(約 15: | ||
- | “懼怕”出現五次是本段中心思想,另出現於32節求真財寶的段落中,再比較同出現的“身體”、“思慮”二詞,則兩段內容有彼此連繫關係。不懼怕殺身體者,即對那些逼迫、殺害信徒者不要懼怕,經文並未暗指對象為撒旦,雖然背後主使者是牠。 | + | == “懼怕” |
+ | 出現五次是本段中心思想,另出現於32節求真財寶的段落中,再比較同出現的“身體”、“思慮”二詞,則兩段內容有彼此連繫關係。不懼怕殺身體者,即對那些逼迫、殺害信徒者不要懼怕,經文並未暗指對象為撒旦,雖然背後主使者是牠。 | ||
- | 作者在第(4)節比(太 10: | + | 作者在第(4)節比(太 10: |
- | ,由(13~34)節再依據這個思想推及今生的財富,更不值得思慮,不要為失去今生財寶而懼怕,因父神樂意將神國賜給這等忠心仰賴祂的人。生命的評價不以今生看得見、身體體驗得到的,做為準則,耶穌將之比較日後地獄之刑和神國之福兩項,來安慰門徒能堅持所信的。殺身體的不要怕兩次(4, | + | |
- | “現在就當懼怕那殺了以後擁有權柄投入地獄者”,此“勿怕…而當怕…”句型,是仿照(賽 8:12~13)經文模式。而投入地獄新約僅此出現,其他經文都為被動的被丟入地獄(參太 | + | 生命的評價不以今生看得見、身體體驗得到的,做為準則,耶穌將之比較日後地獄之刑和神國之福兩項,來安慰門徒能堅持所信的。殺身體的不要怕兩次(4, |
- | (6~7)節以麻雀為喻,比較出神對門徒的眷顧是無微不至,神不會忘記門徒生命需求。再以頭髮都被數算過為喻,指出神的看重生命。人比麻雀貴重,是神創造時已指明的,絕非佛教的眾生平等,生命本身有輕重,當罪未作王掌權時。信徒若不失去神形象的見證,神看他比其他生命更寶貴,這是第一層神對受逼迫者的安慰。 | + | == “現在就當懼怕那殺了以後擁有權柄投入地獄者” == |
+ | 此“勿怕…而當怕…”句型,是仿照(賽 8:12~13)經文模式。而投入地獄新約僅此出現,其他經文都為被動的被丟入地獄(參太 5:29, 18:9; 可 9:46,47),路加“地獄”一詞僅此次出現,指日後天上的審判者擁有這等權柄。本字是音譯希伯來文“欣嫩子谷”一詞,對外邦人而言無任何意義,除非受信者是猶太教的敬虔者如哥尼流之輩,熟知希伯來聖經者。 | ||
- | == (12:8~12) == | + | == (6~7)節 == |
+ | 以麻雀為喻,比較出神對門徒的眷顧是無微不至,神不會忘記門徒生命需求。再以頭髮都被數算過為喻,指出神的看重生命。人比麻雀貴重,是神創造時已指明的,絕非佛教的眾生平等,生命本身有輕重,當罪未作王掌權時。信徒若不失去神形象的見證,神看他比其他生命更寶貴,這是第一層神對受逼迫者的安慰。 | ||
- | 先以兩種情況指出當門途被帶到世間審判官前時,門徒的回答為何。承認、否認、說話、褻瀆、分訴等詞都與說話有關。言為心聲,在本小段中正與“演戲”一詞相對,若門徒在世人面前演戲以保障自身生命,神視門徒所說的即是他所信的,而評斷他。反之門徒在受逼迫時坦然以對,見證神的國度信息,神亦視門徒所說的即他所信的而評定之。 | + | === (12: |
- | (6)節先提在神面前的事,8~11節提到在人面前和在神的使者面前的事,兩者相互呼應。麻雀在神面前都不會被忘記,門徒在人面前所說的一切話,神更不會忘記。(8~9)節是應許與報應並列,門徒當知要選擇何項。(10)節是人子時代和聖靈時代比較,當人子時代對人子排斥尚有機會悔改而得赦免,但若聖靈臨及以內住人裡面時代,再拒絕聖靈的內住引導時,就無可能悔改以得赦免了。由彼得否認主的事上可以比較之。對看得見的人子排拒,是當人子尚未成就救恩,神尚未立他為基督,但對看不見的聖靈排拒,等同他是拒絕承認神所立的基督,救恩與他無關。因此本句話實指門徒在世人面前公開否認耶穌是基督之意。 | + | == 受逼迫時坦然以對,見證神的國度信息 == |
+ | 先以兩種情況指出,當門途被帶到世間審判官前時,門徒的回答為何。承認、否認、說話、褻瀆、分訴等詞都與說話有關。言為心聲,在本小段中正與“演戲”一詞相對,若門徒在世人面前演戲以保障自身生命,神視門徒所說的即是他所信的,而評斷他。反之門徒在受逼迫時坦然以對,見證神的國度信息,神亦視門徒所說的即他所信的而評定之。 | ||
+ | == 門徒在人面前所說的一切話,神更不會忘記 == | ||
+ | (6)節先提在神面前的事,(8~11)節提到在人面前和在神的使者面前的事,兩者相互呼應。麻雀在神面前都不會被忘記,門徒在人面前所說的一切話,神更不會忘記。(8~9)節是應許與報應並列,門徒當知要選擇何項。(10)節是人子時代和聖靈時代比較,當人子時代對人子排斥尚有機會悔改而得赦免,但若聖靈臨及以內住人裡面時代,再拒絕聖靈的內住引導時,就無可能悔改以得赦免了。由彼得否認主的事上可以比較之。對看得見的人子排拒,是當人子尚未成就救恩,神尚未立他為基督,但對看不見的聖靈排拒,等同他是拒絕承認神所立的基督,救恩與他無關。因此本句話實指門徒在世人面前公開否認耶穌是基督之意。 | ||
+ | |||
+ | == 為義受逼迫者聖靈必然及時幫助 == | ||
(11~12)節是神應許為義受逼迫者聖靈必然及時幫助,因此本段內容成為受逼迫者第二層的安慰。聖靈工作在此被特別強調,首先是聖靈要接續人子的工作(10節),人拒絕人子尚有救,若拒絕聖靈臨到,亦即不追求聖靈臨到,救恩就與他無關。其次已擁有聖靈內住者,日後若再拒絕聖靈的指教、引導(12節),神亦視如被教者,在末日審判亦不承認他擁有救恩。今日人大多對聖靈兩個層次的工作分不清楚,以致不是未曾向父求聖靈,就是曾有聖靈內住卻不再聽從聖靈的教導,都終將失去救恩。 | (11~12)節是神應許為義受逼迫者聖靈必然及時幫助,因此本段內容成為受逼迫者第二層的安慰。聖靈工作在此被特別強調,首先是聖靈要接續人子的工作(10節),人拒絕人子尚有救,若拒絕聖靈臨到,亦即不追求聖靈臨到,救恩就與他無關。其次已擁有聖靈內住者,日後若再拒絕聖靈的指教、引導(12節),神亦視如被教者,在末日審判亦不承認他擁有救恩。今日人大多對聖靈兩個層次的工作分不清楚,以致不是未曾向父求聖靈,就是曾有聖靈內住卻不再聽從聖靈的教導,都終將失去救恩。 | ||
- | “褻瀆”:原指說大不敬的話,過去分詞,並無持續性的含意,故並非指經常藐視聖靈的工作,(太 12: | + | == “褻瀆” |
+ | 原指說大不敬的話,過去分詞,並無持續性的含意,故並非指經常藐視聖靈的工作,(太 12: | ||
- | === 12: | + | ==== (12:13~34)經文細節架構 |
* 壹、耶穌職事非為今世產業 | * 壹、耶穌職事非為今世產業 | ||
行 450: | 行 463: | ||
文章最終七個命令動詞(29~34節)才是本段內容的中心教導,而其中(31~32)節更是焦點所在。 | 文章最終七個命令動詞(29~34節)才是本段內容的中心教導,而其中(31~32)節更是焦點所在。 | ||
- | == (12: | + | === (12: |
+ | == 分家業 == | ||
比較(民 27: | 比較(民 27: | ||
- | “設立”另出現於(42, | + | == “設立” |
+ | 另出現於(42, | ||
- | == (12: | + | === (12: |
+ | == 今世財富 == | ||
路加論述今世財富,用了七段落經文來說明,(6: | 路加論述今世財富,用了七段落經文來說明,(6: | ||
- | (15)節“注意看並且提防自己遠離各樣貪婪”:耶穌首先點出人心的問題在於貪戀今世所擁有的美物,而且常常是貪得無厭,無法放手。無論是是否為神所賜的,或自以為高超的理想、抱負,或種種使人的心牽掛的美好事物,都不是生命的最終價值。“提防自己”一詞原指警醒、看管,喻指維護、遵守(11: | + | == “注意看並且提防自己遠離各樣貪婪”(15)節 == |
+ | 耶穌首先點出人心的問題在於貪戀今世所擁有的美物,而且常常是貪得無厭,無法放手。無論是是否為神所賜的,或自以為高超的理想、抱負,或種種使人的心牽掛的美好事物,都不是生命的最終價值。“提防自己”一詞原指警醒、看管,喻指維護、遵守(11: | ||
- | “一個人他的生命關於資財對他而言不是在乎富餘”:資財原指被管束下的財產,即他所能自由運用的財物。生命無法離開屬世財物,否則生命在今世就無法存活,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資財多寡,而在乎生命如何被使用。耶穌教導不在否定物質的必要性,而在否定物質的多寡去成為轄制人的。 | + | == “一個人他的生命關於資財對他而言不是在乎富餘” |
+ | :資財原指被管束下的財產,即他所能自由運用的財物。生命無法離開屬世財物,否則生命在今世就無法存活,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資財多寡,而在乎生命如何被使用。耶穌教導不在否定物質的必要性,而在否定物質的多寡去成為轄制人的。 | ||
- | (16~20)節:此比喻中富人心中只有我的出產(17),我的倉庫(18),我得一切糧食和美物(18),我的魂(19或譯生命)。他以為所預備的可以在許多年中安歇、快樂,經文以這夜對比,時間掌握在神不在人。富人只為自己安歇、快樂,對比(13: | + | == (16~20)節 |
+ | 此比喻中富人心中只有我的出產(17),我的倉庫(18),我得一切糧食和美物(18),我的魂(19或譯生命)。他以為所預備的可以在許多年中安歇、快樂,經文以這夜對比,時間掌握在神不在人。富人只為自己安歇、快樂,對比(13: | ||
- | (21)節“對於神沒有成為富足”,富人為自己積世上財,神視他是窮乏的,此為耶穌自己評論比喻的主要教導意義。故而他要再向門徒指示神如何視人是富足的,文章談話對象的轉移在指出能真正求得真富足的人,不是外面幾萬的群眾,而是跟隨到底的門徒。耶穌深知這理,作者也傳達這理,神國只給小 | + | == “你所預備的將要給誰?” == |
+ | 是比喻的最後一句,對比(40, 47)節忠心僕人是為主人預備兒非為自己預備。則比喻內容實指人當為鄰舍需要而預備,富人卻只知為自己需求而預備。 | ||
+ | |||
+ | == “對於神沒有成為富足”(21)節 == | ||
+ | 富人為自己積世上財,神視他是窮乏的,此為耶穌自己評論比喻的主要教導意義。故而他要再向門徒指示神如何視人是富足的,文章談話對象的轉移在指出能真正求得真富足的人,不是外面幾萬的群眾,而是跟隨到底的門徒。耶穌深知這理,作者也傳達這理,神國只給小 | ||
群的,而非大眾化。 | 群的,而非大眾化。 | ||
- | == (12: | + | === (12: |
+ | == “生命與食物(養生物品)”之比較 == | ||
由(15)節比較性的內容“生命與財產富裕”之間,在(22~23)節更具體化這個比較為“生命與食物(養生物品)”之間。耶穌的話不是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意思,而是何者才是當不斷為之掛慮,放在心頭上的。不是滋養生命的物,而是生命本身,就是神的國,但是如何做到?耶穌最後在(33~34)節中指出正確的道路。 | 由(15)節比較性的內容“生命與財產富裕”之間,在(22~23)節更具體化這個比較為“生命與食物(養生物品)”之間。耶穌的話不是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意思,而是何者才是當不斷為之掛慮,放在心頭上的。不是滋養生命的物,而是生命本身,就是神的國,但是如何做到?耶穌最後在(33~34)節中指出正確的道路。 | ||
行 479: | 行 503: | ||
(22~23)的句子結構和(29~34)三句是一樣的,同是命令動詞開始而因為作補充說明,使本段落結構前後相稱。 | (22~23)的句子結構和(29~34)三句是一樣的,同是命令動詞開始而因為作補充說明,使本段落結構前後相稱。 | ||
- | “思慮”出現於(22, | + | == “思慮” |
+ | 出現於(22, | ||
+ | |||
+ | == “尋求” == | ||
+ | 出現於(29, | ||
+ | |||
+ | === 尋求神的國 === | ||
+ | 尋求神的國即等同願神國來臨(11: | ||
- | “尋求”出現於(29, 30, 31)三節,市耶穌指導的第二個主題。在本處是人尋找的,另出現在(12: | + | 尋求神國是為完成神的欲願才是要緊,由(49~53)節耶穌急迫完成他的使命所表達。正如(11:2~4)禱告的目的在於神的需要才是重點,祈求者、尋找者符合神的道路時,他們也必因其祈求、尋找而得福,因神是公義對待這等子民。 |
- | 尋求神的國即等同願神國來臨(11: | + | === 「變賣資財、凡物公用」當如何實行? === |
- | (33)節“現在就變賣妳們的資財,並且現在就恩給施捨罷”:延續(11: | + | (33)節“現在就變賣你們的資財,並且現在就恩給施捨罷”:延續(11: |
當詳加比較聖經教導,在耶穌短暫的服事期間,十二使徒是放下所有來跟從主,耶穌也如此要求他人(9: | 當詳加比較聖經教導,在耶穌短暫的服事期間,十二使徒是放下所有來跟從主,耶穌也如此要求他人(9: | ||
行 491: | 行 522: | ||
事實上保羅深深抓住耶穌教導的中心思想,不在於如何執行變賣所有資財去救濟,而在於將所有資財適時、適地、適量地投入神國裡,不浪費神所賜的資源才是重點。 | 事實上保羅深深抓住耶穌教導的中心思想,不在於如何執行變賣所有資財去救濟,而在於將所有資財適時、適地、適量地投入神國裡,不浪費神所賜的資源才是重點。 | ||
- | “現在就為自己製作不變舊的錢囊,無窮盡的寶藏在天上”:最後一個命令句,指出前一個命令的真正意義在於造作天上的寶藏。變賣與施捨是手段,在天上有永不衰殘的基業才是目的。每一信徒如何遵守耶穌的教導,在此就顯示他跟從主的強弱程度,神在天上的報答也據此回應。重要的是在適當時機,有及時的捨棄。最後(34)節格言,點出人心中的價值觀是否與神契合。 | + | == “現在就為自己製作不變舊的錢囊,無窮盡的寶藏在天上” |
+ | 最後一個命令句,指出前一個命令的真正意義在於造作天上的寶藏。變賣與施捨是手段,在天上有永不衰殘的基業才是目的。每一信徒如何遵守耶穌的教導,在此就顯示他跟從主的強弱程度,神在天上的報答也據此回應。重要的是在適當時機,有及時的捨棄。最後(34)節格言,點出人心中的價值觀是否與神契合。 | ||
commentary/luk_12.1358791969.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3 個月前)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