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luk_12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commentary:luk_12 [2013/01/20 03:57 -0600 Sun. (12 年前)] – [討論] lyxcommentary:luk_12 [2024/04/04 20:44 -0500 Thu. (13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行 1: 行 1:
-====== 《路加福音》第 12 章註釋 ======+====== 《路加福音》第十三講(12章上)註釋 ======
  
 時間:2013-01-12,安息日。經文:(路 Luk 12:01-12:34) 時間:2013-01-12,安息日。經文:(路 Luk 12:01-12:34)
行 20: 行 20:
 ==== 假冒為善 ==== ==== 假冒為善 ====
  
-「假冒為善」在本段中出現三次:(Luk 12:1)對門徒講了此詞;(Luk 12:56)對眾人講了此詞; (Luk 13:15)在安息日時對管會堂的講了此詞。+「假冒為善」在本段中出現三次:(Luk 12:1)對門徒講了此詞;(Luk 12:56)對眾人講了此詞;(Luk 13:15)在安息日時對管會堂的講了此詞。
  
 ===== 比喻 ==== ===== 比喻 ====
  
-「比喻」(GK3850)παραβολή parabole {par-ab-ol-ay'} ,出現在(Luk 12:16, Luk 12:41, Luk 13:6)。本意是: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對照。引申為:比喻、諺語、寓言。這些用詞使聽道的人可以將這些事,和耶穌所教導的主題作比較,使能夠了解。+「比喻」(GK3850)παραβολparabole {par-ab-ol-ay'} ,出現在(Luk 12:16, Luk 12:41, Luk 13:6)。本意是: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對照。引申為:比喻、諺語、寓言。這些用詞使聽道的人可以將這些事,和耶穌所教導的主題作比較,使能夠了解。
  
  
-另用「好像、比如」(GK3664) μοιος  homoios {hom'-oy-os} 名詞、或(GK3666)動詞,意為:相似的、同樣的、和……一致的;也可說是將某事與其他事作對比。出現在(Luk 12:36, Luk 13:18, Luk 13:19, Luk 13:21)。此字和「比喻」一詞是很類似的用法。+另用「好像、比如」(GK3664) ?μοιο homoios {hom'-oy-os} 名詞、或(GK3666)動詞,意為:相似的、同樣的、和……一致的;也可說是將某事與其他事作對比。出現在(Luk 12:36, Luk 13:18, Luk 13:19, Luk 13:21)。此字和「比喻」一詞是很類似的用法。
  
 (12:1-13:21)這一大段內容中,故意用了「比喻」或「比如……」。 (12:1-13:21)這一大段內容中,故意用了「比喻」或「比如……」。
行 42: 行 42:
   * Luk 12:24-28   * Luk 12:24-28
  
-如果將以上這些經文相比較,那麼在(12:1-13:21)有80節經文,其中將近60節經都和比喻有關係。也就是說,這一章的結構,是很特別的編輯法。我們知道,這一段的內容,與(太 Mat 610121324 章)內容相關聯,所以作者將這些經文,加上他獨有的用詞和內容,加以編輯,這有其編輯的目的。+如果將以上這些經文相比較,那麼在(12:1-13:21)有80節經文,其中將近60節經都和比喻有關係。也就是說,這一章的結構,是很特別的編輯法。我們知道,這一段的內容,與(太 Mat 610121324 章)內容相關聯,所以作者將這些經文,加上他獨有的用詞和內容,加以編輯,這有其編輯的目的。
  
 ===== (路 Luk 12:01-13:21)經文架構 ===== ===== (路 Luk 12:01-13:21)經文架構 =====
行 99: 行 99:
 ==== B段(Luk 12:13-13:9) ==== ==== B段(Luk 12:13-13:9) ====
  
- 整體經文架構:A-B-A + 整體經文架構:A-B-A
  
   * A段(Luk 12:1-12)對應 A'段(Luk 13:10-21)   * A段(Luk 12:1-12)對應 A'段(Luk 13:10-21)
行 235: 行 235:
 (路 Luk 12:13-)耶穌對一人說,對眾人說,對門徒說。 (路 Luk 12:13-)耶穌對一人說,對眾人說,對門徒說。
  
-  誰立我作你們斷事,分家業的官?分家業是按舊約希羅非哈之女求分家業。猶太人會請求拉比為其分家業,故這人將耶穌看作是拉比。——耶穌要強調他來世上的目的,不是來分家業的。+  誰立我作你們斷事,分家業的官? 
 + 
 +分家業是按舊約希羅非哈之女求分家業。猶太人會請求拉比為其分家業,故這人將耶穌看作是拉比。——耶穌要強調他來世上的目的,不是來分家業的。
  
 生命的價值在於「人在神面前是富足的」,在於不要看重今世的吃喝需用。 生命的價值在於「人在神面前是富足的」,在於不要看重今世的吃喝需用。
行 242: 行 244:
 按(徒)亞拿尼雅事件,變賣家產並不是強制性的。保羅也沒有強制外邦信徒變賣。 按(徒)亞拿尼雅事件,變賣家產並不是強制性的。保羅也沒有強制外邦信徒變賣。
 要按實際的需要,將自己的財物去供應給有需要的人們。 要按實際的需要,將自己的財物去供應給有需要的人們。
- 
- 
  
 ===== 回應 ===== ===== 回應 =====
行 254: 行 254:
  
 要認清時機!耶穌上耶路撒冷是有緊迫性的。人生的功名利祿是短暫的。 要認清時機!耶穌上耶路撒冷是有緊迫性的。人生的功名利祿是短暫的。
- 
- 
  
 ===== LYH傳道 ===== ===== LYH傳道 =====
行 261: 行 259:
 聖經的深奧。少有人深入地,將經文串連起來。深感過去所聽到別人所傳的道,是何等地淺薄。 聖經的深奧。少有人深入地,將經文串連起來。深感過去所聽到別人所傳的道,是何等地淺薄。
  
-我對今日所講的內容,還是不太能抓住中心要旨。要視每個人自己是否願意下功夫,願意反覆地——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多次地、深入地研讀、學習、思想經文!+我對今日所講的內容,還是不太能抓住中心要旨。要視每個人自己是否願意下功夫,願意反覆地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多次地、深入地研讀、學習、思想經文!
  
 ==== 聖靈的重要性 ==== ==== 聖靈的重要性 ====
行 288: 行 286:
  
 從經文上可知,身體和靈魂的得救是不能分開的,絕對不同於現今的流行的想法。 從經文上可知,身體和靈魂的得救是不能分開的,絕對不同於現今的流行的想法。
 +
  
 ===== 討論 ===== ===== 討論 =====
  
-關於(路 Luk 12:11-12)聖靈講得並不清楚。對於《路加福音》受信者提阿非羅講而言,他是否能明白?由於路加後再寫了《使徒行傳》,其中詳述了聖靈,如此看來,若視提阿非羅只是慕道者,如此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可能是藉機闡述真理 +關於(路 Luk 12:11-12)聖靈講得並不清楚。對於《路加福音》受信者提阿非羅講而言,他是否能明白?由於路加後再寫了《使徒行傳》,其中詳述了聖靈,如此看來,若視提阿非羅只是慕道者,如此也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可能是藉機闡述真理 
-   講章十三 (121~34)              + 
-121~1321架構分析  + 
-A、121~12      假冒為善的引申教導 +===== 講章十三12:1~34)   ===== 
-.121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的影響) + 
-    .122~12   門徒未來受逼迫時正確態度 +==== (12:1~13:21架構分析 ==== 
-       1、122~3  凡事終將被揭露知曉 + 
-       2、124~7  受逼迫時勿害怕 +  * A. 12:1~12      假冒為善的引申教導 
-3、128~12 受逼迫時聽從聖靈   .                      +    * a. 12:1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的影響 
-B、1213~139   分辨時機所延伸教導             +    * b. 12:2~12   門徒未來受逼迫時正確態度 
-. 1213~34   當尋求真財寶 +      12:2~3  凡事終將被揭露知曉 
-   1、1213~14耶穌職事非為今世產業 +      12:4~7  受逼迫時勿害怕 
-   2、1215~21生命價值不在資財富裕 +      12:8~12 受逼迫時聽從聖靈   .  
-   3、1222~34 心繫神國為真財寶 +  * B. 12:13~13:9   分辨時機所延伸教導 
-.1235~53    忠信僕人儆醒預備 +    * a. 12:13~34   當尋求真財寶 
-   1、1235~40 儆醒和預備兩比喻      +      12:13~14耶穌職事非為今世產業 
-   2、1241~48 忠信與否的比喻 +      12:15~21生命價值不在資財富裕 
-   3、1249~53 耶穌自己的見證 +      12:22~34 心繫神國為真財寶 
-.1254~139 分辨時機及時悔改 +    * b. 12:35~53    忠信僕人儆醒預備 
-   1、1254~59 假冒為善者不能判斷時機 +      12:35~40 儆醒和預備兩比喻 
-   2、131~9   當及時悔改 +      12:41~48 忠信與否的比喻 
-A’、1310~21      假冒為善的引申教導 +      12:49~53 耶穌自己的見證 
-.1310~17     真安息日的安息 +    * c. 12:54~13:9 分辨時機及時悔改 
-.1318~21     神國比喻(酵的影響 +      12:54~59 假冒為善者不能判斷時機 
-    AA’段架構相似處在於兩點,一是都用假冒為善一詞作為主題,一是此主題與下一段 +      13:1~9   當及時悔改 
-    內容無直接聯接點,而是迂迴說法的延伸教導。 +  * A'13:10~21      假冒為善的引申教導 
-    B段以三次耶穌說話被打斷定12131241131等節,作為教導內容區分,雖然 +    * a. 13:10~17     真安息日的安息 
-    此三次的插入並非都在開端,卻構成三段式內容。內容的共同點是對今世時機的判別而引 +    * b. 13:18~21     神國比喻酵的影響 
-    申出來的教導事項,有對門徒也有對眾人,由1241彼得的說話作為本段的中心。 + 
-    本大段經文是耶穌幾次演講的組合體,對比馬太福音分散在610121324等章節裡, +與 A' 段架構相似處在於兩點,一是都用假冒為善一詞作為主題,一是此主題與下一段內容無直接聯接點,而是迂迴說法的延伸教導。 
-    再加上作者獨有的資料1213~2135~3854~59131~17所特意安排的教導,構成 + 
-    作者所要傳達信息。經文都與耶穌上耶路撒冷的時機相結合,作為上耶路撒冷首段的結束點。 +段以三次耶穌說話被打斷定12:1312:4113:1等節,作為教導內容區分,雖然此三次的插入並非都在開端,卻構成三段式內容。內容的共同點是對今世時機的判別而引申出來的教導事項,有對門徒也有對眾人,由12:41彼得的說話作為本段的中心。 
-    一般詮釋者僅視本段落為連續演講的隨意組合,未能串聯教導焦點,失去作者寫作編輯的目的。 + 
-    多因被文章中耶穌說話對象轉移快速而困擾,且說話內容沒有明顯連貫性,以致產生分割現象。 +=== 內容用詞特點 === 
-    然而作者故意用幾個詞做連接,例如假冒為善(121561315);神國(1231~32及13 + 
-    :18~21)。段與段之間也有相同詞做連接,12:1~12節和1213~34節害怕、身體、思慮; +本大段經文是耶穌幾次演講的組合體,對比馬太福音分散在610121324等章節裡,再加上作者獨有的資料12:13~2135~3854~5913:1~17所特意安排的教導,構成作者所要傳達信息。經文都與耶穌上耶路撒冷的時機相結合,作為上耶路撒冷首段的結束點。 
-    1213~34節和1235~53節資財、預備、尋求;1235~53節和1254 ~139節鐘點與時 + 
-    機;1219安歇可對映1310~17安息日;丟”一詞出現在前四段中時間用詞的比較用法 +一般詮釋者僅視本段落為連續演講的隨意組合,未能串聯教導焦點,失去作者寫作編輯的目的。多因被文章中耶穌說話對象轉移快速而困擾,且說話內容沒有明顯連貫性,以致產生分割現象。然而作者故意用幾個詞做連接,例如: 
-    1219~20許多年對今夜1228今天對明天1245~46延遲對不預期的日子137~8三 +  * 假冒為善12:15613:15 
-    年對今年1311十八年對立刻。以上都使文章關聯彼此結合。 +  * 神國12:31~32及13:18~21 
-    本大段與前面兩大段(951~1042及111~54)同樣藉由神國和聖靈二詞相連繫,神國在三 + 
-    大段中都提到兩次首段在960~62及109~11次段在112及1120末段在1231~32 +段與段之間也有相同詞做連接: 
-    及13:18~21;聖靈在三大段中都提到壹次1021、1113、1210~12。作者編輯目的由 +  * (12:1~12節和12:13~34節害怕、身體、思慮; 
-    此窺知神國臨到和聖靈未來工作,是耶穌上耶路撒冷的終極目標,只有上耶路撒冷成就神計畫 +  * (12:13~34節和12:35~53節資財、預備、尋求; 
-    ,神國才能臨及地上,聖靈才能按父神應對降至信徒。 +  * (12:35~53節和12:54~13:9節鐘點與時機; 
-     “我告訴你們”出現七次,我實在告訴你們”出現三次,是作者一再使用的語法,比較414~9 +  * (12:19安歇可對映13:10~17安息日; 
-     :50在加利利的事工,此語法只用了七次(42425627792628927),而 +  * “丟”一詞出現在前四段中。 
-     上耶首段共用14次,是作者故意強調耶穌教導的真實性行(單數詞我告訴你”不計在內)。 + 
-121~12經文細節架構 +時間用詞的比較用法 
-  壹、引言  1a +  * (12:19~20許多年對今夜; 
-  貳、主論  1b~12 +  * (12:28今天對明天; 
-     A. 遠離假冒為善的影響  1b~3 +  * (12:45~46延遲對不預期的日子; 
-       1.1b遠離那酵 +  * (13:7~8三年對今年; 
-       2. 2:凡事都將被揭露知曉 +  * (13:11十八年對立刻。 
-       3. 3:每句話將被聽見宣傳 +以上都使文章關聯彼此結合。 
-     B. 當懼怕那擁有生命權柄者 4~7 (鑰字:懼怕 + 
-       1. 4勿怕那殺身體者 +本大段與前面兩大段9:51~10:4211:1~54同樣藉由神國和聖靈二詞相連繫, 
-       2. 5當怕那有權丟入地獄者 +  * 神國在三大段中都提到兩次首段在9:60~6210:9~11)、次段在11:211:20)、末段在12:31~3213:18~21 
-       3. 6~7因神會紀念,勿懼怕 +  * 聖靈在三大段中都提到壹次“(10:2111:1312:10~12 
-     C.面對逼迫如何正確答話 8~12  (鑰字:說) + 
-    1. 8~9凡認主的,主將認他;否認主的,將被否認 +作者編輯目的由此窺知: 
-       2. 10凡褻瀆聖靈主將不被赦免 +  神國臨到和聖靈未來工作,是耶穌上耶路撒冷的終極目標, 
-       3. 11~12當被審判時聖靈將指教當說的 +  只有上耶路撒冷成就神計畫,神國才能臨及地上,聖靈才能按父神應對降至信徒。 
-    本段落就經文本身以耶穌三次對門徒說話(148節)作區分成三小段,第五節我實在告訴你 + 
-    們”只是強調補充第四節的反面內容,故不構成分段依據。三小段內容就字面含意無直接連結的 +“我告訴你們”出現七次,我實在告訴你們”出現三次,是作者一再使用的語法,比較4:14~9:50在加利利的事工,此語法只用了七次4:24256:277:926289:27,而上耶路撒冷首段共用14次,是作者故意強調耶穌教導的真實性單數詞我告訴你”不計在內。 
-    字詞或相同句型,但三小段都以未來式主動詞為主要時態,第一小段有四個,第二小段有一個, + 
-    第三小段有五個,都指將來會發生的事,現在耶穌預先明白指示。 +==== (12:1~12經文細節架構 ==== 
-    作者以法利賽人的酵為媒介,引申出三方面的教導,然而事實上都指向日後耶穌受難,門徒將遭 + 
-    遇與耶穌相同的迫害,此時就當坦然以對,堅持信心勇敢面對逼迫的審問,勿怕身體的遭害,勿 +  壹、引言  1a 
-    隱藏所知的真理,光明正大的作見證,成為本段教導主題。酵的意義在此指影響力,法利賽人假 +  貳、主論  1b~12 
-    冒為善影響力,是耶穌要門徒注意自己是否同樣犯相似的問題。此虛假不在日常生活,而在面對 +    * A. 遠離假冒為善的影響  1b~3 
-    逼迫時的偽裝、閃避,在他人質問時的掩蓋、否認。 +      1b 遠離那酵 
-  121a在這情況下,群眾幾萬人被召聚,甚至彼此踐踏”經文開首即連接11章耶穌被質疑趕鬼 +      2 凡事都將被揭露知曉 
-  的能力和干犯潔淨條例,這些情況的延伸,才接續本段的教導。耶穌本身都受質疑攻擊,他事先為 +      3 每句話將被聽見宣傳 
-  門徒打預防針,免得門徒日後失去見證的勇氣。背景再指出另一點,只有那甘願撇下所有來跟從的 +    * B. 當懼怕那擁有生命權柄者 4~7鑰字:懼怕 
-  ,才是耶穌首要教導的對象。神國是要傳給全世界,但是只有少數有信心者才能承受,而為之見證 +      4 勿怕那殺身體者 
-  神的統治是可以在祂的創造物中通行的,這個原則耶穌深深抓住,而不為眾多人數的迷戀所迷失, +      5 當怕那有權丟入地獄者 
-  專注在他為神國建立工人的事上。 +      6~7 因神會紀念,勿懼怕 
-  121b當不住地注意你們自己遠離那酵,就是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假冒為善,在希臘文中原指 +    * C. 面對逼迫如何正確答話 8~12鑰字:說 
-  演員的扮演,轉指作假,偽造,欺騙,指人則是善於表演的人,作偽者,偽君子。動詞在本節出現, +      8~9 凡認主的,主將認他;否認主的,將被否認 
-  名詞在64212561315。由作者使用地方的含意,6:42是指正他人錯誤時自身的偽善, +      10 凡褻瀆聖靈主將不被赦免 
-  本節由上文是指法利賽人被耶穌指正的好虛名1256是指人對時機的判斷無知1315是指人對 +      11~12 當被審判時聖靈將指教當說的 
-  律法遵守時的虛偽。由以上可統籌此字使用意涵,假冒為善尚不足以完整表達本字含意,反而原意” + 
-  演戲”更直接表達字意。法利賽人在世人面前演他是虔誠的義人,耶穌要門徒在日後受逼迫時,在有 +本段落就經文本身以耶穌三次對門徒說話148節作區分成三小段,第五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只是強調補充第四節的反面內容,故不構成分段依據。三小段內容就字面含意無直接連結的字詞或相同句型,但三小段都以未來式主動詞為主要時態,第一小段有四個,第二小段有一個,第三小段有五個,都指將來會發生的事,現在耶穌預先明白指示。 
-  權審判者面前不要演出像無辜者,好似與耶穌的道無關如彼得的三次否認主。耶穌和保羅都提到他 + 
-  們自己是不得不被逼表演在世人、天使、撒旦眼前,來為神作見證,然而對所教導者都指明受教者 +作者以法利賽人的酵為媒介,引申出三方面的教導,然而事實上都指向日後耶穌受難,門徒將遭遇與耶穌相同的迫害,此時就當坦然以對,堅持信心勇敢面對逼迫的審問,勿怕身體的遭害,勿隱藏所知的真理,光明正大的作見證,成為本段教導主題。酵的意義在此指影響力,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影響力,是耶穌要門徒注意自己是否同樣犯相似的問題。此虛假不在日常生活,而在面對逼迫時的偽裝、閃避,在他人質問時的掩蓋、否認。 
-  不要演戲,而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說  話,真實的行為,無論是處在何種狀況下。 + 
-  122~3這兩節內容出現於太1026~27,是當耶穌教導門徒日後為主的名被眾人恨惡時,所提到 +=== (12:1a) === 
-  門徒要如何面對逼迫。但路加特將此內容連於假冒為善之下,造成許多人只專注在假裝敬虔與表裡 + 
-  不一層面上,以為單指面具終將會被揭開。然而1b只是一個總原則,要門徒不受法利賽人只討人喜 +== “在這情況下,群眾幾萬人被召聚,甚至彼此踐踏” == 
-  悅所行的事之影響,而當只求神喜悅所當行的事。這兩節是一個巧妙的比喻說法,在凸顯事實會被 +經文開首即連接11章耶穌被質疑趕鬼的能力和干犯潔淨條例,這些情況的延伸,才接續本段的教導。耶穌本身都受質疑攻擊,他事先為門徒打預防針,免得門徒日後失去見證的勇氣。背景再指出另一點,只有那甘願撇下所有來跟從的,才是耶穌首要教導的對象。神國是要傳給全世界,但是只有少數有信心者才能承受,而為之見證神的統治是可以在祂的創造物中通行的,這個原則耶穌深深抓住,而不為眾多人數的迷戀所迷失,專注在他為神國建立工人的事上。 
-  眾人知曉,而這事實是指門徒受教的目的是公開為主作見證的事。門徒暗中所說,附耳所講,日後 + 
-  將被眾人聽見、宣傳,都是在大逼迫後必會發生的事,也應驗在徒章以後,因此耶穌的話另一層 +=== (12:1b) === 
-  的意義在教導門徒堅定活在  神的面光中,不要受人的種種行為所影響,而失去美好見證。最終在 + 
-  神的審判台前,一切都將敞開,門徒的義將被評議,不只是世人會去評斷而引為攻擊的目標,神也 +== “當不住地注意你們自己遠離那酵,就是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 == 
-  按此作獎懲。則面對逼迫的反應和處置  ,才是門徒真正的義的彰顯。 +假冒為善,在希臘文中原指演員的扮演,轉指作假,偽造,欺騙,指人則是善於表演的人,作偽者,偽君子。動詞在本節出現,名詞在6:4212:5613:15 
-  124~7朋友”路加特愛用此字眼,共出現15次為新之冠。耶穌稱門徒為朋友,僅本處及約15: + 
-  15,另約1111稱拉撒路為共同的朋友。由約1512~15耶穌稱為朋友是因門徒實行耶穌的命令: +由作者使用地方的含意: 
-  彼此相愛,如同耶穌愛門徒般為朋友捨命。路加雖未提到約翰所記的事項,但明顯是相同的背景下 +  * (6:42是指正他人錯誤時自身的偽善,本節由上文是指法利賽人被耶穌指正的好虛名; 
-  所說的,亦即本章是在耶穌亟將為門徒捨棄生命上為基礎,也就是他面向耶路撒冷的背景下所吩咐 +  * (12:56是指人對時機的判斷無知; 
-  的。約1518~27的內容與本章有異曲同工之意,也正如太1017~39的內容一樣。 +  * (13:15是指人對律法遵守時的虛偽。 
-  “懼怕”出現五次是本段中心思想,另出現於32節求真財寶的段落中,再比較同出現的身體、思慮二 + 
-  詞,則兩段內容有彼此連繫關係。不懼怕殺身體者,即對那些逼迫、殺害信徒者不要懼怕,經文並 +由以上可統籌此字使用意涵,假冒為善尚不足以完整表達本字含意,反而原意演戲”更直接表達字意。 
-  未暗指對象為撒旦,雖然背後主使者是牠。作者在第節比太1028多一句在這些事以後沒有 + 
-  更甚的事去作”,來說明這些殺身體者,殺完身體就不能再多作甚麼。今生的生命失去沒有可害怕的 +法利賽人在世人面前演他是虔誠的義人,耶穌要門徒在日後受逼迫時,在有權審判者面前不要演出像無辜者,好似與耶穌的道無關——如彼得的三次否認主。 
-  ,由13~34節再依據這個思想推及今生的財富,更不值得思慮,不要為失去今生財寶而懼怕,因父 + 
-  神樂意將神國賜給這等忠心仰賴祂的人。生命的評價不以今生看得見、身體體驗得到的,做為準則, +耶穌和保羅都提到他們自己是不得不被逼表演在世人、天使、撒旦眼前,來為神作見證,然而對所教導者都指明受教者不要演戲,而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說 話,真實的行為,無論是處在何種狀況下。 
-  耶穌將之比較日後地獄之刑和神國之福兩項,來安慰門徒能堅持所信的。殺身體的不要怕兩次(4、 + 
-  7節),對有權柄投入地獄者當懼怕三次(5節),經文本身形成ABA的架構,則中間點第節才是 +=== (12:2~3) === 
-  說話的焦點。 + 
-  ”現在就當懼怕那殺了以後擁有權柄投入地獄者”此勿怕…而當怕…句型,是仿照賽812~13經文 +== 門徒要如何面對逼迫 == 
-  模式。而投入地獄新約僅此出現,其他經文都為被動的被丟入地獄(參太529189可946, +這兩節內容出現於太 10:26~27,是當耶穌教導門徒日後為主的名被眾人恨惡時,所提到門徒要如何面對逼迫。但路加特將此內容連於假冒為善之下,造成許多人只專注在假裝敬虔與表裡不一層面上,以為單指面具終將會被揭開。然而1b只是一個總原則,要門徒不受法利賽人只討人喜悅所行的事之影響,而當只求神喜悅所當行的事。 
-  47),路加地獄”一詞僅此次出現,指日後天上的審判者擁有這等權柄。本字是音譯希伯來文 + 
-  嫩子谷”一詞,對外邦人而言無任何意義,除非受信者是猶太教的敬虔者如哥尼流之輩,熟知希伯 +這兩節是一個巧妙的比喻說法,在凸顯事實會被眾人知曉,而這事實是指門徒受教的目的是公開為主作見證的事。門徒暗中所說,附耳所講,日後將被眾人聽見、宣傳,都是在大逼迫後必會發生的事,也應驗在徒 以後,因此耶穌的話另一層的意義在教導門徒堅定活在神的面光中,不要受人的種種行為所影響,而失去美好見證。最終在神的審判台前,一切都將敞開,門徒的義將被評議,不只是世人會去評斷而引為攻擊的目標,神也按此作獎懲。則面對逼迫的反應和處置,才是門徒真正的義的彰顯。 
-  來聖經者。 + 
-  6~7節以麻雀為喻,比較出神對門徒的眷顧是無微不至,神不會忘記門徒生命需求。再以頭髮都被 +=== (12:4~7) === 
-  數算過為喻,指出神的看重生命。人比麻雀貴重,是神創造時已指明的,絕非佛教的眾生平等,生 + 
-  命本身有輕重,當罪未作王掌權時。信徒若不失去神形象的見證,神看他比其他生命更寶貴,這是 +== “朋友” == 
-  第一層神對受逼迫者的安慰。 +路加特愛用此字眼,共出現15次為新之冠。耶穌稱門徒為朋友,僅本處及約 15:15,另約 11:11稱拉撒路為共同的朋友。由約 15:12~15耶穌稱為朋友是因門徒實行耶穌的命令:彼此相愛,如同耶穌愛門徒般為朋友捨命。路加雖未提到約翰所記的事項,但明顯是相同的背景下所說的,亦即本章是在耶穌亟將為門徒捨棄生命上為基礎,也就是他面向耶路撒冷的背景下所吩咐的。約 15:18~27的內容與本章有異曲同工之意,也正如太 10:17~39的內容一樣。 
-  8~12節:先以兩種情況指出當門途被帶到世間審判官前時,門徒的回答為何。承認、否認、說話、 + 
-  褻瀆、分訴等詞都與說話有關。言為心聲,在本小段中正與演戲”一詞相對,若門徒在世人面前 +== “懼怕” == 
-  演戲以保障自身生命,神視門徒所說的即是他所信的,而評斷他。反之門徒在受逼迫時坦然以對, +出現五次是本段中心思想,另出現於32節求真財寶的段落中,再比較同出現的身體思慮二詞,則兩段內容有彼此連繫關係。不懼怕殺身體者,即對那些逼迫、殺害信徒者不要懼怕,經文並未暗指對象為撒旦,雖然背後主使者是牠。 
-  見證神的國度信息,神亦視門徒所說的即他所信的而評定之。 + 
-  6節先提在神面前的事,8~11節提到在人面前和在神的使者面前的事,兩者相互呼應。麻雀在神面 +作者在第(4)節比太 10:28多一句在這些事以後沒有更甚的事去作”,來說明這些殺身體者,殺完身體就不能再多作甚麼。今生的生命失去沒有可害怕的13~34節再依據這個思想推及今生的財富,更不值得思慮,不要為失去今生財寶而懼怕,因父神樂意將神國賜給這等忠心仰賴祂的人。 
-  前都不會被忘記,門徒在人面前所說的一切話,神更不會忘記。8~9節是應許與報應並列,門徒當 + 
-  知要選擇何項。10節是人子時代和聖靈時代比較,當人子時代對人子排斥尚有機會悔改而得赦免, +生命的評價不以今生看得見、身體體驗得到的,做為準則,耶穌將之比較日後地獄之刑和神國之福兩項,來安慰門徒能堅持所信的。殺身體的不要怕兩次47節,對有權柄投入地獄者當懼怕三次5節,經文本身形成「A-B-A」的架構,則中間點第(5)節才是說話的焦點。 
-  但若聖靈臨及以內住人裡面時代,再拒絕聖靈的內住引導時,就無可能悔改以得赦免了。由彼得否 + 
-  認主的事上可以比較之。對看得見的人子排拒,是當人子尚未成就救恩,神尚未立他為基督,但對 +== “現在就當懼怕那殺了以後擁有權柄投入地獄者” == 
-  看不見的聖靈排拒,等同他是拒絕承認神所立的基督,救恩與他無關。因此本句話實指門徒在世人 +勿怕…而當怕…句型,是仿照賽 8:12~13經文模式。而投入地獄新約僅此出現,其他經文都為被動的被丟入地獄參太 5:2918:9可 9:46,47,路加地獄”一詞僅此次出現,指日後天上的審判者擁有這等權柄。本字是音譯希伯來文欣嫩子谷”一詞,對外邦人而言無任何意義,除非受信者是猶太教的敬虔者如哥尼流之輩,熟知希伯來聖經者。 
-  面前公開否認耶穌是基督之意。 + 
-  11~12節是神應許為義受逼迫者聖靈必然及時幫助因此本段內容成為受逼迫者第二層的安慰。聖 +== (6~7節 == 
-  靈工作在此被特別強調,首先是聖靈要接續人子的工作(10節),人拒絕人子尚有救,若拒絕聖靈臨 +以麻雀為喻,比較出神對門徒的眷顧是無微不至,神不會忘記門徒生命需求。再以頭髮都被數算過為喻,指出神的看重生命。人比麻雀貴重,是神創造時已指明的,絕非佛教的眾生平等,生命本身有輕重,當罪未作王掌權時。信徒若不失去神形象的見證,神看他比其他生命更寶貴,這是第一層神對受逼迫者的安慰。 
-  到,亦即不追求聖靈臨到,救恩就與他無關。其次已擁有聖靈內住者,日後若再拒絕聖靈的指教、 + 
-  引導(12節),神亦視如被教者,在末日審判亦不承認他擁有救恩。今日人大多對聖靈兩個層次的工 +=== (12:8~12) === 
-  作分不清楚,以致不是未曾向父求聖靈,就是曾有聖靈內住卻不再聽從聖靈的教導,都終將失去救恩。 + 
-  “褻瀆”原指說大不敬的話,過去分詞,並無持續性的含意,故並非指經常藐視聖靈的工作,太12: +== 受逼迫時坦然以對,見證神的國度信息 == 
-  31~32處亦無此持續性的用法。路加在此亦非指世人頑固地抵擋神藉聖靈達到人身上的恩典,由上下 +先以兩種情況指出當門途被帶到世間審判官前時,門徒的回答為何。承認、否認、說話、褻瀆、分訴等詞都與說話有關。言為心聲,在本小段中正與演戲”一詞相對,若門徒在世人面前演戲以保障自身生命,神視門徒所說的即是他所信的,而評斷他。反之門徒在受逼迫時坦然以對,見證神的國度信息,神亦視門徒所說的即他所信的而評定之。 
-  文可知是與門徒受逼迫相連,都是指將來會發生的事,而非指現在門徒或群眾或宗教領袖的拒絕。” + 
-  凡將來說話反對人子的,他將被赦免”,此未來式句子即可說明應用的時機非在當下。但太1231~32 +== 門徒在人面前所說的一切話,神更不會忘記 == 
-  和可328~29都與猶太人否認耶穌趕鬼是靠神的靈相連,則同一句話其應用場所不同,所指的含意亦 +6節先提在神面前的事,8~11節提到在人面前和在神的使者面前的事,兩者相互呼應。麻雀在神面前都不會被忘記,門徒在人面前所說的一切話,神更不會忘記。8~9節是應許與報應並列,門徒當知要選擇何項。10節是人子時代和聖靈時代比較,當人子時代對人子排斥尚有機會悔改而得赦免,但若聖靈臨及以內住人裡面時代,再拒絕聖靈的內住引導時,就無可能悔改以得赦免了。由彼得否認主的事上可以比較之。對看得見的人子排拒,是當人子尚未成就救恩,神尚未立他為基督,但對看不見的聖靈排拒,等同他是拒絕承認神所立的基督,救恩與他無關。因此本句話實指門徒在世人面前公開否認耶穌是基督之意。 
-  略有差異,不能通篇一律的解釋,而失去文脈用意。 + 
-1213~34經文細節架構   +== 為義受逼迫者聖靈必然及時幫助 == 
-壹、耶穌職事非為今世產業  13~14 +11~12節是神應許為義受逼迫者聖靈必然及時幫助因此本段內容成為受逼迫者第二層的安慰。聖靈工作在此被特別強調,首先是聖靈要接續人子的工作10節,人拒絕人子尚有救,若拒絕聖靈臨到,亦即不追求聖靈臨到,救恩就與他無關。其次已擁有聖靈內住者,日後若再拒絕聖靈的指教、引導12節,神亦視如被教者,在末日審判亦不承認他擁有救恩。今日人大多對聖靈兩個層次的工作分不清楚,以致不是未曾向父求聖靈,就是曾有聖靈內住卻不再聽從聖靈的教導,都終將失去救恩。 
-貳、人生命價值在乎對神富足 15~21 + 
-  A.留心看守遠離各樣貪婪   15 +== “褻瀆” == 
- B.財主的比喻             16~20 +原指說大不敬的話,過去分詞,並無持續性的含意,故並非指經常藐視聖靈的工作,太 12:31~32處亦無此持續性的用法。路加在此亦非指世人頑固地抵擋神藉聖靈達到人身上的恩典,由上下文可知是與門徒受逼迫相連,都是指將來會發生的事,而非指現在門徒或群眾或宗教領袖的拒絕。凡將來說話反對人子的,他將被赦免”,此未來式句子即可說明應用的時機非在當下。但太 12:31~32可 3:28~29都與猶太人否認耶穌趕鬼是靠神的靈相連,則同一句話其應用場所不同,所指的含意亦略有差異,不能通篇一律的解釋,而失去文脈用意。 
- C.當對神積存而富足       21 + 
-參、心繫神國為財寶        22~34 +==== (12:13~34經文細節架構 ==== 
-  A.生命勝於飲食          22~23 + 
- B.烏鴉的比喻            24~26 +  * 壹、耶穌職事非為今世產業  13~14 
- B’百合花比喻            27~28 +  貳、人生命價值在乎對神富足 15~21 
- A’當求得天上財寶:神的國29~34 +    A.留心看守遠離各樣貪婪   15 
-    a 別尋求吃與喝         29~30 +    B.財主的比喻             16~20 
-    b 當尋求神的國         31~32 +    C.當對神積存而富足       21 
-    c 當為自己製作財寶在天上33~34 +  參、心繫神國為財寶        22~34 
-    本段落以耶穌對三種人說話(141521)而區分成三小段,對眾人的說話分成三小段,前後為耶 +    A.生命勝於飲食          22~23 
-    穌的教導和評論,中間夾一個比喻。對門徒的說話內容本身則呈現ABBA對稱結構,前後都論及飲 +    B.烏鴉的比喻            24~26 
-    食,中間夾兩個相似的比喻。最後一小段29~34,則以相似結構三組所合成,都是以命令語氣動詞 +    B’百合花比喻            27~28 
-    為開,而後接因為”原因作說明為結束。 +    A’當求得天上財寶:神的國29~34 
-    第壹段以一人求主為他分家業為文章切入點,地上產業轉向天上財富,可由耶穌的答覆所隱諭。 +      a 別尋求吃與喝         29~30 
-    第貳段以耶穌對眾人說話教訓用比喻,作為教導的主軸,其最後一句21節成為結論。然而反面的 +      b 當尋求神的國         31~32 
-    結論如何對神才是成為富足”,要由第參段對門徒的教導來指出其道路。文章最終七個命令動詞 +      c 當為自己製作財寶在天上33~34 
-    (29~34節)才是本段內容的中心教導,而其中31~32節更是焦點所在。 + 
-  1213~14 +本段落以耶穌對三種人說話141521而區分成三小段,對眾人的說話分成三小段,前後為耶穌的教導和評論,中間夾一個比喻。對門徒的說話內容本身則呈現「A-B-B-A」對稱結構,前後都論及飲食,中間夾兩個相似的比喻。最後一小段29~34,則以相似結構三組所合成,都是以命令語氣動詞 為開,而後接因為”原因作說明為結束。 
-    比較民271~11西羅非哈女兒们向摩西求分產業,申2115~17分產業時不可按個人愛惡而失去 + 
-    公平。在當代拉比就依據以上經文為民眾分家業,這人因而向耶穌求行拉比權柄為他爭取當得的產 +第壹段以一人求主為他分家業為文章切入點,地上產業轉向天上財富,可由耶穌的答覆所隱諭。 
-    業。耶穌回答的語氣如出214以色列人對摩西說的內容。耶穌話中之意,他不是為今世財產的所 + 
-    有權努力的(正如猶太人期望耶穌是成為地上猶太人的王),他被神立為審判的依據(1123),是 +第貳段以耶穌對眾人說話教訓用比喻,作為教導的主軸,其最後一句21節成為結論。 
-    為神國建立,跟從他的當認清這事。 + 
-  “設立”另出現於4244節,在該段比喻中主人為忠心有見識的僕人設立他管理一切資財。兩種設立 +然而反面的結論如何對神才是成為富足”,要由第參段對門徒的教導來指出其道路。 
-  都指巷為神國而非為今世財富。 + 
-  1215~21 +文章最終七個命令動詞29~34節才是本段內容的中心教導,而其中31~32節更是焦點所在。 
-    路加論述今世財富,用了七段落經文來說明,624121614121611823192 + 
-    ,211都使用富足的”一詞,由這七段內容可以更加明白做者的意圖,也顯示今世財富對信徒是 +=== (12:13~14) === 
-    何等大的誘惑和考驗。有人說耶穌的福音是窮人的福音,這話是真的,在今世擁有更多財富的,更 + 
-    難行在神國裡。 +== 分家業 == 
-  15節”注意看並且提防自己遠離各樣貪婪”耶穌首先點出人心的問題在於貪戀今世所擁有的美物,而 +比較民 27:1~11西羅非哈女兒们向摩西求分產業,申 21:15~17分產業時不可按個人愛惡而失去公平。在當代拉比就依據以上經文為民眾分家業,這人因而向耶穌求行拉比權柄為他爭取當得的產業。耶穌回答的語氣如出2:14以色列人對摩西說的內容。耶穌話中之意,他不是為今世財產的所有權努力的正如猶太人期望耶穌是成為地上猶太人的王,他被神立為審判的依據11:23,是為神國建立,跟從他的當認清這事。 
-  且常常是貪得無厭,無法放手。無論是是否為神所賜的,或自以為高超的理想、抱負,或種種使人的 + 
-  心牽掛的美好事物,都不是生命的最終價值。” 提防自己”一詞原指警醒、看管,喻指維護、遵守(11 +== “設立” == 
-  :28),在本處為關身語態,指提防、戒備、警惕、當心之意,相似用法出現於徒2125提後415彼 +另出現於4244節,在該段比喻中主人為忠心有見識的僕人設立他管理一切資財。兩種設立都指巷為神國而非為今世財富。 
-  後317對於偶像、逼迫者、假先知等的防範。 + 
-  “一個人他的生命關於資財對他而言不是在乎富餘”:資財原指被管束下的財產,即他所能自由運用的 +=== (12:15~21) === 
-  財物。生命無法離開屬世財物,否則生命在今世就無法存活,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資財多寡,而在乎 + 
-  生命如何被使用。耶穌教導不在否定物質的必要性,而在否定物質的多寡去成為轄制人的。 +== 今世財富 == 
-  16~20節此比喻中富人心中只有我的出產(17),我的倉庫(18),我得一切糧食和美物(18),我的 +路加論述今世財富,用了七段落經文來說明,6:2412:1614:1216:118:2319:2,21:1都使用富足的”一詞,由這七段內容可以更加明白做者的意圖,也顯示今世財富對信徒是何等大的誘惑和考驗。有人說耶穌的福音是窮人的福音,這話是真的,在今世擁有更多財富的,更難行在神國裡。 
-  (19或譯生命)。他以為所預備的可以在許多年中安歇、快樂,經文以這夜對比,時間掌握在神不在 + 
-  人。富人只為自己安歇、快樂,對比1310~17安息日中十八年腰彎女人不得安歇時,管會堂的虛偽 +== “注意看並且提防自己遠離各樣貪婪”(15)節 == 
-  敬虔。你所預備的將要給誰?”是比喻的最後一句,對比4047節忠心僕人是為主人預備兒非為自己 +耶穌首先點出人心的問題在於貪戀今世所擁有的美物,而且常常是貪得無厭,無法放手。無論是是否為神所賜的,或自以為高超的理想、抱負,或種種使人的心牽掛的美好事物,都不是生命的最終價值。提防自己”一詞原指警醒、看管,喻指維護、遵守11:28,在本處為關身語態,指提防、戒備、警惕、當心之意,相似用法出現於徒 21:25提後 4:15 彼後 3:17對於偶像、逼迫者、假先知等的防範。 
-  預備。則比喻內容實指人當為鄰舍需要而預備,富人卻只知為自己需求而預備。 + 
-  21節”對於神沒有成為富足”富人為自己積世上財,神視他是窮乏的,此為耶穌自己評論比喻的主要 +== “一個人他的生命關於資財對他而言不是在乎富餘” == 
-  教導意義。故而他要再向門徒指示神如何視人是富足的,文章談話對象的轉移在指出能真正求得真富 +:資財原指被管束下的財產,即他所能自由運用的財物。生命無法離開屬世財物,否則生命在今世就無法存活,但生命的價值不在乎資財多寡,而在乎生命如何被使用。耶穌教導不在否定物質的必要性,而在否定物質的多寡去成為轄制人的。 
-  足的人,不是外面幾萬的群眾,而是跟隨到底的門徒。耶穌深知這理,作者也傳達這理,神國只給小 + 
-  群的,而非大眾化。 +== (16~20節 == 
-1222~34 +此比喻中富人心中只有我的出產17,我的倉庫18,我得一切糧食和美物18,我的魂19或譯生命。他以為所預備的可以在許多年中安歇、快樂,經文以這夜對比,時間掌握在神不在人。富人只為自己安歇、快樂,對比13:10~17安息日中十八年腰彎女人不得安歇時,管會堂的虛偽敬虔。 
-    由15節比較性的內容生命與財產富裕”之間,在22~23節更具體化這個比較為生命與食物(養生 + 
-    物品)”之間。耶穌的話不是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意思,而是何者才是當不斷為之掛慮,放在心頭上 +== “你所預備的將要給誰?” == 
-    的。不是滋養生命的物,而是生命本身,就是神的國,但是如何做到?耶穌最後在33~34節中指 +是比喻的最後一句,對比4047節忠心僕人是為主人預備兒非為自己預備。則比喻內容實指人當為鄰舍需要而預備,富人卻只知為自己需求而預備。 
-    出正確的道路。 + 
-    兩段比喻24~26和27~28都以你們現在當領悟理解”命令動詞為開首詞,指明雖是比喻說法,卻 +== “對於神沒有成為富足”(21)節 == 
-    是門徒自己可以查覺生活周遭萬物就在述說神的道,門徒當分辨神的行事準則,也對比54~59假 +富人為自己積世上財,神視他是窮乏的,此為耶穌自己評論比喻的主要教導意義。故而他要再向門徒指示神如何視人是富足的,文章談話對象的轉移在指出能真正求得真富足的人,不是外面幾萬的群眾,而是跟隨到底的門徒。耶穌深知這理,作者也傳達這理,神國只給小 
-    冒為善者不能分辨。因此這兩個比喻是明喻,耶穌自己點明其間比較性問題,聽者可自知其理。 +群的,而非大眾化。 
-    反觀16~20的比喻是暗喻,看似耶穌已指出比喻的焦點,但事實對群眾耶穌沒有將當行的到道向 + 
-    他們指明,而只向門徒說明,群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12:22~34) === 
-    22~23的句子結構和29~34三句是一樣的,同是命令動詞開始而因為作補充說明,使本段落結構 + 
-    前後相稱。 +== “生命與食物(養生物品)”之比較 == 
-    “思慮”出現於222526三節,指為某事物焦慮,是耶穌指導的第一主題。求真富足的第一步 +15節比較性的內容生命與財產富裕”之間,在22~23節更具體化這個比較為生命與食物養生物品”之間。耶穌的話不是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意思,而是何者才是當不斷為之掛慮,放在心頭上的。不是滋養生命的物,而是生命本身,就是神的國,但是如何做到?耶穌最後在33~34節中指出正確的道路。 
-    是能看明生命的維護在於神,食物衣著是神所使用的媒介,若本末倒置去為身外物掛心,就沒有 + 
-    清明心思看見神國的珍貴。不思慮衣食的原因,是能領悟自己是按神形象造的,比飛鳥花朵更貴 +兩段比喻24~2627~28都以你們現在當領悟理解”命令動詞為開首詞,指明雖是比喻說法,卻是門徒自己可以查覺生活周遭萬物就在述說神的道,門徒當分辨神的行事準則,也對比54~59假冒為善者不能分辨。因此這兩個比喻是明喻,耶穌自己點明其間比較性問題,聽者可自知其理。 
-    重,神豈不供給裝飾屬祂的子民。然而第一步的學習對大多數信徒是極艱難的挑戰,許多跟從 + 
-    者都在這一步上失敗了,更不用進一步談再來的學習。 +反觀16~20的比喻是暗喻,看似耶穌已指出比喻的焦點,但事實對群眾耶穌沒有將當行的到道向他們指明,而只向門徒說明,群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尋求”出現於293031三節,市耶穌指導的第二個主題。在本處是人尋找的,另出現在12: + 
-    48向誰多取”一詞,指主人向僕人尋求要求。人向神有所求,神亦向人有所要求,作者用相同 +22~23的句子結構和29~34三句是一樣的,同是命令動詞開始而因為作補充說明,使本段落結構前後相稱。 
-    語詞表達,將13~34和35~53兩段內容連結。恩給和責任是一體兩面不能切割,神樂意賜神國福 + 
-    分於人,相對的神對得福音者的要求也多,故本大段就整體結構而言35~53節是最中心點,耶穌 +== “思慮” == 
-    教導目的就是要門徒成為有責任的僕人。今人多只見福未見責任,多求恩典卻未盡當有之責,最 +出現於222526三節,指為某事物焦慮,是耶穌指導的第一主題。求真富足的第一步是能看明生命的維護在於神,食物衣著是神所使用的媒介,若本末倒置去為身外物掛心,就沒有清明心思看見神國的珍貴。不思慮衣食的原因,是能領悟自己是按神形象造的,比飛鳥花朵更貴重,神豈不供給裝飾屬祂的子民。然而第一步的學習對大多數信徒是極艱難的挑戰,許多跟從者都在這一步上失敗了,更不用進一步談再來的學習。 
-    終他所有的神也將全然奪去。 + 
-    尋求神的國即等同願神國來臨(112),也等同使神國的統治遍及全地之意志1318~21)。外 +== “尋求” == 
-    邦人沒有神的律法,只能求生活必需品(30),但是知道神律法的耶穌門徒,就當尋求使神律法能 +出現於293031三節,市耶穌指導的第二個主題。在本處是人尋找的,另出現在12:48向誰多取”一詞,指主人向僕人尋求要求。人向神有所求,神亦向人有所要求,作者用相同語詞表達,將13~3435~53兩段內容連結。恩給和責任是一體兩面不能切割,神樂意賜神國福分於人,相對的神對得福音者的要求也多,故本大段就整體結構而言35~53節是最中心點,耶穌教導目的就是要門徒成為有責任的僕人。今人多只見福未見責任,多求恩典卻未盡當有之責,最終他所有的神也將全然奪去。 
-    通行在全地,這才是神國臨到,而神也樂意答應門徒所求的(32)。為完成這使命,神在今世也必 + 
-    將生活必需品加給門徒,門徒勿需為此懼怕擔憂(31)。尋求神國不是單單為自己的救恩而已,這 +=== 尋求神的國 === 
-    是必要的(1020)卻是附屬的結果。尋求神國是為完成神的欲願才是要緊,由49~53節耶穌急迫 +尋求神的國即等同願神國來臨11:2,也等同使神國的統治遍及全地之意志13:18~21。外邦人沒有神的律法,只能求生活必需品30,但是知道神律法的耶穌門徒,就當尋求使神律法能通行在全地,這才是神國臨到,而神也樂意答應門徒所求的32。為完成這使命,神在今世也必將生活必需品加給門徒,門徒勿需為此懼怕擔憂31。尋求神國不是單單為自己的救恩而已,這是必要的10:20卻是附屬的結果。 
-    完成他的使命所表達。正如112~4禱告的目的在於神的需要才是重點,祈求者、尋找者符合神 + 
-    的道路時,他們也必因其祈求、尋找而得福,因神是公義對待這等子民。 +尋求神國是為完成神的欲願才是要緊,由49~53節耶穌急迫完成他的使命所表達。正如11:2~4禱告的目的在於神的需要才是重點,祈求者、尋找者符合神的道路時,他們也必因其祈求、尋找而得福,因神是公義對待這等子民。 
-    33節現在就變賣們的資財,並且現在就恩給施捨罷”:延續1141耶穌的教導,成為第三個主 + 
-    題。要完成神國的臨到,就必須將自己所能掌握的財物成為神國可用的工具。本句話是指將自己 +=== 「變賣資財、凡物公用」當如何實行? === 
-    所擁有的財產和生命都投資在神國裡,好叫他人也能扪蒙福,而不是自己蒙福。然而實際如何應 + 
-    用這個吩咐在每一位信徒身上,而不只是全職工人而已?尤其是現今世代是否當如使徒在耶路撒 +33現在就變賣們的資財,並且現在就恩給施捨罷”:延續11:41耶穌的教導,成為第三個主題。要完成神國的臨到,就必須將自己所能掌握的財物成為神國可用的工具。本句話是指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產和生命都投資在神國裡,好叫他人也能扪蒙福,而不是自己蒙福。然而實際如何應用這個吩咐在每一位信徒身上,而不只是全職工人而已?尤其是現今世代是否當如使徒在耶路撒冷的作法徒 2~,凡物公用呢? 
-    冷的作法(~),凡物公用呢?當詳加比較聖經教導,在耶穌短暫的服事期間,十二使徒 + 
-    是放下所有來跟從主,耶穌也如此要求他人(957~621818~23),直到耶穌走上十字架。 +當詳加比較聖經教導,在耶穌短暫的服事期間,十二使徒是放下所有來跟從主,耶穌也如此要求他人9:57~6218:18~23,直到耶穌走上十字架。但由徒 亞拿尼亞事件,變賣所有以凡物公用並非強制性日後保羅傳福音到外邦人中,亦無強制要求外邦信徒如此作法,而是以勸勉方式要求救濟窮人。耶穌和保羅的教導是否不一致? 
-    但由徒章亞拿尼亞事件,變賣所有以凡物公用並非強制性日後保羅傳福音到外邦人中,亦無 + 
-    強制要求外邦信徒如此作法,而是以勸勉方式要求救濟窮人。耶穌和保羅的教導是否不一致?事 +事實上保羅深深抓住耶穌教導的中心思想,不在於如何執行變賣所有資財去救濟,而在於將所有資財適時適地適量投入神國裡,不浪費神所賜的資源才是重點。
-    實上保羅深深抓住耶穌教導的中心思想,不在於如何執行變賣所有資財去救濟,而在於將所有資 +
-    財適時適地適量投入神國裡,不浪費神所賜的資源才是重點。 +
-    “現在就為自己製作不變舊的錢囊,無窮盡的寶藏在天上”:最後一個命令句,指出前一個命令的 +
-    真正意義在於造作天上的寶藏。變賣與施捨是手段,在天上有永不衰殘的基業才是目的。每一信 +
-    徒如何遵守耶穌的教導,在此就顯示他跟從主的強弱程度,神在天上的報答也據此回應。重要的 +
-    是在適當時機時,有及時的捨棄。最後34節格言,點出人心中的價值觀是否與神契合。  +
  
 +== “現在就為自己製作不變舊的錢囊,無窮盡的寶藏在天上” ==
 +最後一個命令句,指出前一個命令的真正意義在於造作天上的寶藏。變賣與施捨是手段,在天上有永不衰殘的基業才是目的。每一信徒如何遵守耶穌的教導,在此就顯示他跟從主的強弱程度,神在天上的報答也據此回應。重要的是在適當時機,有及時的捨棄。最後(34)節格言,點出人心中的價值觀是否與神契合。
  
commentary/luk_12.1358675870.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13 個月前) (外部編輯)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