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威聖會 聖經真理研究院

辨明真理、認真遵行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commentary:acts:17.16-17.34_20150606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使徒行傳 17:16-34)《保羅在雅典 隻身奮力傳道》

前言

希臘羅馬文化影響至今

我們現今也是受之影響。

保羅和希臘羅馬文化背景下的人傳道,保羅這段是「講章」,而不是辯論。

「亞略巴古」原意「戰神之丘」。

(28)有「因為……」,(29)有「所以……」,(30)有「所以……」,(31)有「因為……」。

內容架構是:三段式,希伯來傳統風格。

內容用詞:有許多雙重出現的用詞。

評論

二十世紀中期之前,有許多人認為保羅此次傳道是不成功的。原因如下:

  • 由於他的靈「被激怒」——(16)心裡著急。
  • 多講智慧,少說神的話。
  • 由於他是用希伯來的思想來說話,不受人歡迎。

二十世紀中期之後,許多人一改看法。原因是:

  • 由於研究的人多,較為深入。

(31)神設立這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信心。

人的信心不能只靠自己,否則就是人的功德;也不是自己完全不付出代價。

根據(31),神的審判有以下三要點:

  • 時間:所定的日子;
  • 標準:公義;
  • 審判者:這位基督。

保羅的靈「被激怒」是個人脾氣不好?

(16)

保羅的靈「被激怒」,根據(賽 65:3)之 《LXX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聖經》,神被犯罪的百姓惹怒(惹我發怒),這是神的公義性格,不是脾氣不好,而是因為人的悖逆所致。

Isaiah 65:3 3 這百姓時常當面惹我發怒、在園中獻祭、在壇〔原文作磚〕上燒香.

(18)

拾人牙慧者……。傳講醫治拯救。

「以彼古羅(依壁鳩魯)」

是指實用哲學派,反對亞里斯多德等派的理想哲學派;是享樂主義派;認為「物質是永恆的」。

簡言之,他們是唯物論;縱慾的;無神論的。

「斯多亞派」

認為眾生平等,要有道德,要自制,所以苦修,因此自認為高人一等。

簡言之:理性主義者;自義的;泛神論的。

對比今世

在現今世代中,人們也不乏此兩種思想。

希臘人的神,是沒有位格的神

因為他們認為是「未識之神」。

對於物質:保羅強調物質是神所造的,而非依壁鳩魯派認為的物質永恆論。

神是全地的掌控者,而非希臘哲學認為的命運掌控。

人是統治全地萬物的,而非人被全地萬物所統治。

「揣摩」有探索、摸索之意。神要人認識他。

(29)「我們是神所生的」原文是「我們是神的族類(神類)」。

希臘人認為,偶像是神的象徵;保羅說明:偶像不是神的象徵。

「神性」原文是「屬於神的」或「神明」。

把神跟偶像視為相同,這是錯誤的想法。

(30)

「神不監察」表示「神忽視」。

先前人未聽過福音,神忽視之;現今聽到了,人就當悔改。

據《何西阿書》,不論人是否聽過福音,人都有責任去認識神,若始統不歸向神,人便有罪。

結論

  • 神是創造者
  • 神是萬物的維護者
  • 神是萬物的統治者
  • 神是萬人的父:我們是神的族類,神是我們的父。
  • 神是世界的審判者

(34)

「但有幾個人」表示還是有人相信這道,保羅並未失敗!

「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他應是位知識份子。

「婦人大馬哩」可能不是雅典當地人,因為當地婦人不可在外拋頭露面。她可能是羅馬貴婦。

「還有別人」表示還有其他人相信。

傳福音的方式

保羅是用希伯來思想來傳福音;而天主教在中國傳福音,容許祭祖,以求溶入文化,使人易於接受。這種方式也被後來許多人所接受。

commentary/acts/17.16-17.34_20150606.1434122809.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24/04/04 20:43 -0500 Thu. (2 個月前) (外部編輯)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