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ry:2sa_3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前次修改 | |||
— | commentary:2sa_3 [2024/04/04 20:45 -0500 Thu. (13 個月前)]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行 1: | 行 1: | ||
+ | ====== 《撒母耳記下》第二講 (撒下 3,4 章) ====== | ||
+ | 經文:(撒下 2Sa 3: | ||
+ | |||
+ | 以下的播放列表可能包含更大的範圍,因此請根據您的需要,自由選擇播放。\\ | ||
+ | 可根據名稱中的用詞,識別出不同的內容類型,例如:講解(人名縮寫)、禱告(pray)、讚美詩(hymn)、討論(discuss)等。 | ||
+ | |||
+ | {{jukebox>: | ||
+ | |||
+ | ---- | ||
+ | |||
+ | ===== TJD 講解 ===== | ||
+ | |||
+ | 主要人物:依施波設、押尼珥、大衞、約押。 | ||
+ | |||
+ | ==== 大衞家日見興盛,掃羅家日見衰弱 ==== | ||
+ | (撒下 2Sa 3: | ||
+ | |||
+ | (2Sa 3: | ||
+ | 大衞前求問神當何往,蒙指示前往猶大地。神不斷賜福給大衞。 | ||
+ | |||
+ | ==== 押尼珥與掃羅的妃嬪同房 ==== | ||
+ | 在當時一般而言,一王打敗另一王,會接收那王一切所有的,故與前王的妃嬪同房,意指他承繼前王的財產和地位。 | ||
+ | |||
+ | 依施波設責備押尼珥所為,押尼珥甚是發怒,賭咒說話,轉而支持大衞。 | ||
+ | 押尼珥在掃羅死後,掌握實權,並存有私心,立依施波設為首的傀儡政權。 | ||
+ | 押尼珥在宮中為所欲為,受不了依施波設的責備,便與之撕破臉,賭咒地說他必支持大衞為王。 | ||
+ | |||
+ | ==== 押尼珥與大衞立約 ==== | ||
+ | 大衞要求押尼珥必須帶回掃羅的女兒米甲,又差人向依施波設索回他的妻米甲,因她是大衞先前聘定的。 | ||
+ | 米甲是在大衞逃離掃羅逼迫後,被掃羅再嫁給了拉億的兒子帕鐵,這本是不合律法之作為。 | ||
+ | |||
+ | ==== 押尼珥開始勸說以色列人歸順大衞 ==== | ||
+ | 向以色列長老、便雅憫人勸說。隨後又帶人到希伯崙見大衞。 | ||
+ | |||
+ | ==== 約押謀殺押尼珥,報殺弟之仇 ==== | ||
+ | 此謀殺乃出於約押及隨行者,與大衞無關。大衞對此深惡痛絕,因此咒詛約押及他父家; | ||
+ | |||
+ | 「又願約押家不斷有患漏症的、長大痲瘋的、架拐而行的、被刀殺死的、缺乏飲食的。」以上這些根據律法而言,都是對犯罪之人的刑罰。 | ||
+ | |||
+ | ==== 為何大衞不立即處死約押? ==== | ||
+ | 可能是考慮到當時內憂外患,且約押隨從親信極多,若如此處理,恐引起國中動蕩,對百姓不利。因此大衞以咒詛之方式處理,並在其後交由雅威神,照惡人的惡報應他(撒下 2Sa 3:39)。 | ||
+ | 大衞年老時仍掛念此事,將處治之任務交待給其子所羅門。 | ||
+ | |||
+ | ==== 大衞真誠地為押尼珥哀哭 ==== | ||
+ | 「像愚頑人而死」指如同愚頑人拿巴之死。 | ||
+ | |||
+ | 「手未曾捆綁,腳未曾鎖住」指他並不是經審判後,被綁住手腳執行死刑,而是被謀殺。 | ||
+ | |||
+ | (3: | ||
+ | |||
+ | 百姓知道殺押尼珥不是是出於大衞授意。 | ||
+ | |||
+ | 「洗魯雅的兩個兒子」指約押和亞比篩,大衞稱他們是「罪孽之輩」。 | ||
+ | |||
+ | ==== (撒下 2Sa 4)伊設波設被謀殺 ==== | ||
+ | 約文先交代伊設波設和以色列眾人,在聽到押尼珥死訊後之驚惶。又記約拿單之子米非波設變瘸之經過。 | ||
+ | |||
+ | 兩個人謀殺依施波設,帶着他的首級「在亞拉巴走了一夜」,這亞拉巴是不毛之地,並且在夜間行路,充份表明他們是鬼鬼祟祟地行路。 | ||
+ | |||
+ | 兩個凶手提着依施波設的首級去見大衞,意欲向大衞邀功求利,不料竟適得其反!大衞極其痛恨行惡之人,並有先例為證,便將這兩凶手除滅,並懸屍首示眾。又將依施波設之首級在希伯崙與押尼珥合葬。 | ||
+ | |||
+ | ---- | ||
+ | ===== 會眾回應 ===== | ||
+ | |||
+ | ==== 為何大衞一定要索回米甲?是因為那是他用一百陽皮聘定的,一定要求歸還屬於他的嗎? ==== | ||
+ | JD答:律法上記,若是丈夫寫休書打發妻子出去,這女人後來又改嫁,後來丈夫就不可以再將之接回來。 | ||
+ | 但是在本例中,大衞和米甲之分開,並不是大衞休妻,也不是米甲主動離開,而是他父掃羅之命令。 | ||
+ | 大衞是有情有義之人,並且經文中稱米甲為掃羅之女兒,故大衞是繼承了王權。 | ||
+ | 再者,大衞也是信守盟約之人,故又稱米甲是他的妻,重視這婚約。 | ||
+ | |||
+ | YX答:大衞有情有義,米甲是他第一個妻子,並且當時協助大衞逃離掃羅之手,救了大衞,他理當重視她。再者,米甲是前王掃羅之女兒,也是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之間的紐帶。大衞取回米甲,以他們夫妻之間的和好,向大家表明,大衞意欲南國和北國也能和好。 | ||
+ | |||
+ | === 帕鐵哭,大衞也哭 === | ||
+ | 帕鐵是因個人的情感而哭,為個人的損失而哭,而沒有意識到,米甲的歸回可以帶來南國和北國間的和平。 | ||
+ | |||
+ | ==== HL ==== | ||
+ | 大衞取回米甲,是為成就神的旨意。 | ||
+ | |||
+ | ====(撒下 2Sa 3: | ||
+ | ZM:大衞是君王,有治理、審判之權責,必須主持公義。若是一般人無此權責,便不當如此行。 | ||
+ | |||
+ | YH:贊成上述,並補充,大衞說此,是為了澄清他在此事上的清白,並沒有以權謀私,以免造成國家的紛爭。且據(撒下 2Sa 3: | ||
+ | |||
+ | ==== YX ==== | ||
+ | 先前弟兄談四個男人,我來談兩個女人:掃羅妃嬪利斯巴、掃羅女兒米甲。 | ||
+ | |||
+ | 大多人認為大衞是多妻,是不合神旨,認為要一夫一妻等等,這些說法實在是表明了他們不明白律法。 | ||
+ | |||
+ | === 利斯巴在經文中無話 === | ||
+ | 利斯巴在經文中無話,但是有經文在為他说话。 | ||
+ | (撒下 2Sa 21: | ||
+ | |||
+ | === 米甲 === | ||
+ | (撒下 2Sa 6: | ||
+ | |||
+ | 聖經並不允許女人自己主導婚姻,而是以男人為主。神並不徵求夏娃同意來安排婚姻,神並不贊同按女人的喜好,以自由戀愛的方式來決定婚姻。聖經重視的是女人的順服,例如撒拉順服父親,嫁給他的叔叔亞伯拉罕,又順服亞伯拉罕,被亞伯拉罕要求稱是他們是兄妹。 | ||
+ | |||
+ | ==== ZM ==== | ||
+ | 大衞尊重依施波設,和押尼珥的約不是密約,而將同樣的要求向依施波設公開提出。 | ||
+ | |||
+ | 大衞在他的治理下樹立公義的榜樣,嚴懲惡人。 | ||
+ | |||
+ | ==== LYH 傳道 ==== | ||
+ | |||
+ | 撒母耳是先知、士師、祭司,是傳神的旨意,行審判。 | ||
+ | 後來有神的君王,他是治理者,必須要有神的靈同在,也有先知的角色,如此才能糾正百姓的惡。但可惜掃羅王並未善盡先知的職份,不行公義,以致神另立一公義的王大衞,行先知的職份。(撒下 2Sa 3: | ||
+ | |||
+ | 凡不按神的律法所行的,神便使之衰弱;凡按神的律法所行的,神便使之興盛。對於先知書的內容,若不是以律法的角度來解釋,則不能正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 ||
+ | |||
+ | === 個人與家庭 === | ||
+ | 做人兒女的是與父母一體的,不能說是屬於個人的;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們也是屬神的,而不是屬個人的。 | ||
+ | 現今西方的個人主義,導致人自以為是屬個人的,崇尚自由戀愛,不聽從父母,以個人反對家庭。現今竟然還有領導者倡言要將通姦除罪化,何等墮落! | ||
+ | |||
+ | 現今很多人害怕結婚而不願結婚、不願生子,這是不信神的人。凡是信靠神的人去結婚生子,雖會受苦,但最終會蒙福,如同大衞王逐漸興盛。同樣的,我們好好地成家、養育孩子,將來會得到回報。 | ||
+ | |||
+ | === 多妻之問題 === | ||
+ | 聖經上禁止多妻,是禁止政治婚姻,因為娶外邦女人會引進異教。 | ||
+ | 押沙龍之母親就是外邦人,這成為了經文的伏筆,因為後來押沙龍叛變,但並不是在談大衞如此不好,請大家不要誤解。 | ||
+ | |||
+ | 經文在此表明了大衞多子,是蒙福興盛的;反觀掃羅家的男丁逐一死亡,或是瘸腿,是表明是衰落的。 | ||
+ | |||
+ | 經文多用「誰的兒子某某」,表明是以家庭的角度。西方文化崇尚個人,有興起背景,但不能因個人主義而影響全體。押尼珥是最個人主義的,也因此導致內戰不斷,並且因受了伊施波設的責備而竟然倒戈,表示他完全是只在意自己的面子問題。由於自己的私意造成了國家的動蕩,百姓陷於苦難之中。 | ||
+ | |||
+ | 約押和他的兄弟,伊施波設的兩個軍長也是兄弟,比錄人臨門的兒子巴拿和利甲。這兩對兄弟夥同殺人,互相影響。 | ||
+ | |||
+ | === 掌權者絕對要謹言慎行,行公義正直 === | ||
+ | 大衞從沒有為自己謀求私利,乃是光明正大的。 | ||
+ | |||
+ | |||
+ | ===== 撒下3-4章要義參考 - LYH ===== | ||
+ | |||
+ | LYH 0311-0315晨 | ||
+ | |||
+ | < | ||
+ | |||
+ | ==== 一、 名字 | ||
+ | |||
+ | 長子暗嫩; | ||
+ | |||
+ | 其母亞希暖: | ||
+ | |||
+ | 次子基利押: | ||
+ | |||
+ | 亞比該: | ||
+ | |||
+ | 三子押沙龍: | ||
+ | |||
+ | ”基述王,瑪迦之子” | ||
+ | |||
+ | 四子亞多尼雅: | ||
+ | |||
+ | 母“哈及”: | ||
+ | |||
+ | 五子示法提雅: | ||
+ | |||
+ | 母”亞比他”: | ||
+ | |||
+ | 六子以特念: | ||
+ | |||
+ | 母”大衛的妻,以格拉”: | ||
+ | |||
+ | 都是在希伯崙生的 | ||
+ | |||
+ | 以上記載與下段之妃嬪和還妻對照,更顯3: | ||
+ | |||
+ | ==== 二、 盟約 | ||
+ | |||
+ | * 1. 押尼珥說的堅愛(恩待),他的怒誓內容與雅威誓言< | ||
+ | * 2. 押尼珥與大衛立約,大衛的條件是還給他原妻,都與神人的盟約不能更替改變有關< | ||
+ | * 3. 押尼珥果真照約而行動< | ||
+ | * 4. 大衛的處置方式是依照律法而行。如咒詛約押< | ||
+ | * 5. 亂臣弒主討功而被大衛公審,代天行道,都是依照律法賞善罰惡的公義原則辦理< | ||
+ | |||
+ | ==== 三、 家國 | ||
+ | |||
+ | * 1. 此三四兩章主旨都是兩家相爭興衰記,而根結所在是否遵神約而定。所以,這並非如同耶穌所說的,陷入自家一國相爭必敗落成為荒場< | ||
+ | * 2. 一人影響全家全國 | ||
+ | |||
+ | ==== 四、 女人 | ||
+ | |||
+ | 敗落興旺主因繫於對女人的態度是否依照律法而行,而女人的重要性凸顯而出。律法限制以色列王多娶妃嬪,是有防止異教化的危險性< | ||
+ | * 1.妃嬪 | ||
+ | * 2.妻子 | ||
+ | * 3.大衛要求歸還原妻 | ||
+ | |||
+ | 大衛非主動休妻,故他並不符合此條戒律所言的內容。外人的強力破壞神聖婚約,並不能廢除此約的神聖性。這等同女人在野外被人強暴一樣可憐< | ||
+ | |||
+ | ==== 五、 元帥 | ||
+ | |||
+ | 內戰對勢七年半,兩家主帥成為關鍵所在。此乃因王國形態使然。義惡之爭,軍人干政,謀逆背叛,北國之始作俑者在此處浮現。 | ||
+ | |||
+ | * 1.押尼珥 | ||
+ | 由押尼珥對約押所說的一句戲耍話,演成的殺戮和種下約押的個人仇恨,這是他的再次失言。由於他在掃羅家的自我標榜/ | ||
+ | * 2.約押 | ||
+ | * 3, | ||
+ | |||
+ | ==== 六、 哀哭 ==== | ||
+ | |||
+ | 同樣哀哭,意義卻異: | ||
+ | |||
+ | ==== 七、 審判 ==== | ||
+ | |||
+ | 罪與罰、義與賞、皆是依照個人的行為,依照真實來加以審判,而審判的依據是律法。而審判的處制方式,一是交神審判< | ||
+ | |||
+ | * 1.淫亂 | ||
+ | 大衛的妻子被父王強迫歸給帕鐵(或帕提)< | ||
+ | |||
+ | * 2.謀殺 | ||
+ | |||
+ | 又二軍長謀殺伊施波設之弒君,其討功求賞之意味濃厚。大衛看出其用意,引用前例< | ||
+ | |||
+ | 大衛作王統一以色列國,是已經達到神眼目中合他心意的人,也就是已經達到長大成孰的完全人,就是達到神標準的律例典章之義。如此才被神升為至高。作為將來基督徒的榜樣和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