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篇 28)講解(詩 28:1-9) ====== * 時間:20160319 安息日 * 錄音: * {{:commentary:ps:20160319-091106-dm555678-shema_israel.mp3|以色列啊!你要聽。}} * {{:commentary:ps:20160319-091750-dm555679-hymn-142-djnaxrfbws.mp3|詩頌142首}} * {{:commentary:ps:20160319-092234-dm555680-hymn-33-szntzf.mp3|詩頌33首}} * {{:commentary:ps:20160319-092450-dm555681-hymn-32-sawmllf.mp3|詩頌32首}} * {{:commentary:ps:20160319-093716-dm555682-ps-c28v1-c28v9-prayer.mp3|開頭禱告}} * {{:commentary:ps:20160319-093916-dm555683-ps-c28v1-c28v9-read.mp3|讀經}} * {{:commentary:ps:20160319-101144-dm555684-ps-c28v1-c28v9-commentary.mp3|(詩篇 28)講解}} * {{:commentary:ps:20160319-101414-dm555685-hymn-95-djybjlwzg.mp3|詩頌95首}} * {{:commentary:ps:20160319-105420-dm555686-ps-c28v1-c28v9-commentary.mp3|(詩篇 28)講解}} * {{:commentary:ps:20160319-115448-dm555687-ps-c28v1-c28v9-commentary.mp3|(詩篇 28)講解}} * {{:commentary:ps:20160319-115704-dm555688-hymn-95-djybjlwzg.mp3|詩頌95首}} * {{:commentary:ps:20160319-120556-dm555689-ps-c28v1-c28v9-prayer.mp3|結尾禱告}} 唱詩:142、33、32、95。 ===== 說明 ===== ==== (1) ==== (詩 26, 27, 28)開頭所用的 לְדָוִ֡ד , of David 屬大衛的,並沒有「詩」這個字,不同於其他篇。這三篇可視為同一組。 只提「磐石」,未提「我的力量」,這在(7)才提出。 ==== (2) ==== (詩 28:2)「至聖所」,此說法應有聖殿之後,一般多用在被擄後的作品中。在《摩西五經》中的說法是「那聖的那聖 the holy of the holy」,這說法也被LXX中直譯,被新約普遍採用。在《希伯來書》中則這兩種用語都有用到。 對應於(詩 26:8)殿、居所(會幕)。 ==== (3) ==== 由內容而言,(詩 26, 28)均談到「不要把我……和罪人/惡人一同除掉」(詩 26:9; 28:3),而不談「受惡人攻擊」,然而(詩 27)卻是強調「受惡人攻擊」。 本節表明「求神出手刑罰」。 「他們口說和平話,心裡卻是奸惡」 心口不一。 「惡人……心裡……奸惡」對應(7)「我……心裡……倚靠(盼望、信實)」 「他們所作……他們手所作的」對應(5)「雅威所行的……他手所作的」。 ==== (5) ==== 「雅威手所作的」 見(出 32:16)神寫十誡;(出 34:10)神救以色列民。 ==== (6) ==== 「聽了」 完成式,表示這是客觀的事實,意思是「神答應了我的祈求」。表示神回應了詩人,但不表示神已經作完所答應的事。詩人仍需憑信心等候到事情完成。 ==== (7) ==== 本節是詩人之所以確認「雅威已聽了」之原因。由他心裡得了幫助、歡樂來證明。 ==== (8) ==== 「他們的」 應該是(9)「他的百姓」。 由「我心的力量」,推向「他們(百姓)的力量」。 「受膏者」 ==== (9) ==== 「他的百姓」 見(彌 7:14),(賽 47:6)是被擄後的用語。 「牧養他們……扶持他們」 這是神透過「受膏者」所要作的。 ---- ===== 應以「盟約」角度來看 ===== (9)「你的百姓、受膏者」、(3)「他們與(一同)鄰舍說……」也都是指「立約之民」。 我們素來強調,雅威的作為是建立在雅威的律法上,自古至今未變,但我們卻不被現今基督教界所接受。就因著我們強調雅威的律法,而被他們拒絕,而說我們重視「律法要求的正確外在行為」是不對的。但他們卻也忽視了我們同樣重視「正確的內在思想」。難道他們也同意:可以與行經的女人同房?難道這不是「外在行為」的要嗎? (4-5)的話是「不和平的話」,詩人因此受到排斥,受苦。詩人心境由悲憤轉歡樂。 韓非子:買鞋前在紙上畫腳尺寸,但買鞋時忘帶了,卻忘記真的尺寸就在腳上,非要堅持所畫下的尺寸。 許多人也是如此,不按真實的律法標準,而偏執於要按前人所定下的標準、對律法的解釋,就是那些偏離了律法真理的說法。 ===== 耶穌叫人「要愛仇敵」,與本篇內容矛盾? ===== (詩 28)的惡人與鄰舍,都是指以色列民。耶穌用「好撒瑪利亞人」之比喻,也表明了撒瑪利亞人也是鄰舍,他們只是在敬拜地點等一些問題看法不同。 若弟兄、鄰舍們仍未違犯律法,那麼應當 ---- ===== 談到「雅威聖會」的立會準則 ===== 是分是合?是否會沾染汙穢?是否會得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