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伯來書 6:13-7:19)「律法」的更改,指的是「律法的安排」有所更改。 ====== * 時間:20160326 * 錄音: * {{:commentary:heb:20160326-090846-dm555707-shema_israel.mp3|以色列啊,你要聽!}} * {{:commentary:heb:20160326-091130-dm555708-hymn-107-jqsgsbsy.mp3|詩頌第107首}} * {{:commentary:heb:20160326-091532-dm555709-hymn-56-sbwdgx.mp3|詩頌第56首}} * {{:commentary:heb:20160326-091840-dm555710-hymn-140-axrdzmlg.mp3|詩頌第140首}} * {{:commentary:heb:20160326-093322-dm555711-heb-c6v13-c7v19-prayer.mp3|開頭禱告}} * {{:commentary:heb:20160326-093924-dm555712-heb-c6v13-c7v19-read.mp3|讀經}} * {{:commentary:heb:20160326-104800-dm555713-heb-c6v13-c7v19-commentary.mp3|(希伯來書 6:13-7:19)講解}}} * {{:commentary:heb:20160326-105008-dm555714-hymn-28-wwyz.mp3|詩頌第28首}} * {{:commentary:heb:20160326-115440-dm555715-heb-c6v13-c7v19-commentary.mp3|(希伯來書 6:13-7:19)回應}} * {{:commentary:heb:20160326-115744-dm555716-hymn-19-thycs.mp3|詩頌第19首}} * {{:commentary:heb:20160326-120620-dm555717-heb-c6v13-c7v19-prayer.mp3|結尾禱告}} * 請配合閱讀:[[version:yhb:heb|《雅威聖經中譯本》]] * 請配合閱讀:[[commentary:heb:heb_structure_analysis|《希伯來書》結構分析]] ===== 三個期望 ===== * 長大,吃硬食 * 希望他們顯出盼望是達到完全的,不再像從前遲鈍,成為承受應許的。 ===== 亞伯拉罕,承受應許的例證 ===== 經文使用亞伯拉罕,作為承受應許的例證,他雖不是最早承受應許的,卻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 亞伯拉罕如何承受應許?其果效如何?這就是(來 6:13-18)的內容。 (13、14)神起誓,及所說的話。 (15)亞伯拉罕透過恆久忍耐的途徑而得應許。 (16)在早期,不是使用抵押品,而是透過起誓來了解彼此間的爭端。 (17-18)「逃往避難所的人」  是指當時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逃城而不受害。而經文要告訴我們,神要興起一位祭司,不按亞倫次作祭司的,就是基督。 (19)船錨用來使船保持穩定,以船錨為喻,表示我們不再受風浪影響而飄蕩不定。 (20)耶穌如錨一般地堅固穩定。 神的計晝是不更改的(17)。 (14)神對於賜福的語法,用重覆語法,這是希臘文語法是來自於希伯來文。 (來 6:14)實實在在的,福上加福,增多又增多。 ===== 基督如何作祭司? ===== (詩 110:4)解釋(創 4)及(創 14)之問題和意義。 (來 7:1) 基督作祭司「直到那個世代」(17,21,24,28),然而麥基洗德作祭司,是持續的 (6:13-6:20)結構:A-B-C-C-B-A。 ===== 麥基洗德地位高過亞伯拉罕 ===== (來 7:1-10)意思的中心點:麥基洗德地位高過亞伯拉罕。 (1-3)說明麥基洗德的身份。結構:A-B-C-D-C-B-A。 麥基洗德是接受亞伯拉罕貢獻的十分之一。 (3)六樣:無父、無母、無族譜、至生命終結、藉著神的那一位兒,他被模成複制品。其目的是要成為神至高的祭司。 同樣語法可見(申 13:6)、(來 7:26-27)聖潔、無玷汙、遠離罪人,高過諸天。 ==== 介紹麥基洗德之方式 ==== 作者故意省略說法,而使用了(3)的用語。 《希伯來書》作者認為,《詩篇》是正確的,所以引用《詩篇》中,有關於解釋《創世紀》的內容, 過去,𥙊司地位高於君王。 ==== 問:為何亞伯拉罕要最取美好之物的十分之一獻上? ==== 經文先談,利未支派和其他以色列百姓,都是同出於亞伯拉罕的腰身,都小於亞伯拉罕。反之,向亞伯拉罕取十分之一的麥基督德,他的位分更大,因此能給亞伯拉罕祝福。 利未支派位分大於他的弟兄們,所以收取十分之一,但是他們會死;然而麥基洗德位分大於亞伯拉罕,向之收十分之一,但是他並不死。 麥基洗德的等次大於亞倫的等次,其位分更大。 ===== 律法更改的內容是有局限的,而非全面更改。 ===== 為何神要使麥基洗德出現,並讓基督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為祭司?那是因為利未祭司的職任不能得完全。 (12)既然祭司的職任已更改,律法也必須更改。經文的意思並非說:「律法的其他部份也全部更改!」因此,更改的內容是有局限的,下文會說明。 據(出 26)之後規定,到底以色列人該如何進行祭司相關的工作。 (13)耶穌基督先前是不能在祭壇那裏服事神。 利未支派以外的百姓,他們也能獻身服事神,拿細耳人就是例子,這些人絕非作為祭司,在祭壇那裏服事神。 (14)(詩 110)說明了大衛的子孫要成為君王。但奇妙的是,這位大衛的後裔,坐在神的右邊,卻成為了祭司身份。 ===== 由於亞倫子孫出問題了,所以神不得不在肉體條例之外,另外與起祭司。 ===== (15-16)若按肉體條例(誡命),耶穌基督絕不能成為祭司,但由於亞倫子孫出問題了,所以神不得不在肉體條例之外,另外與起祭司。神是透過不朽生命的大能,不照屬肉體的條例,來興起祭司。 《和合本》在(12, 13, 14, 17, 18, 19)缺譯了多次「因為」。 (17)起誓,就是作見證。本節是說明(詩 110:4)。 ===== 不是律法不好,而是受了限制 ===== (18)祭司職任的更改,是因為律法屬肉條例有其本身的限制性。不是律法不好,而是受了限制,所以只得把律法條例放在一旁。 (19)因為律法不能讓任何一件事情達到完全的地步。——這是補充說明上一節。此處的「律法」是指「先前的條例、祭司條例」。 「引進」  此字本意是,當妻子淫亂時(不能完全),就引進另位一位妻子,而能夠達到完全。 ---- ===== 何謂「無父、無母、無族譜……與神的這兒子相似」? ===== 答:是否還記得,長老先前在講解《尼希米記》時談到,有些利未人找不到家譜,所以不能擔作祭司。因此,按照屬肉的祭司條例,無族譜者是不能擔任祭司的,這種情況是與耶穌基督相同,因他不是按利未家譜作祭司。 而麥基洗德是無生之始、無命之終,表示他是神子,可以長久作祭司而不死亡,耶穌基督死而復活後就可如此;而利未子孫是人子,是會死亡的,因此就必須要由後裔接任。 ===== 「律法」的更改,指的是「律法的安排」有所更改。 ===== (來 6:17)神的安排、計劃、位置,並不更改,因為這安排計劃是起誓而立的。 (來 7:12)律法的安排更改。 ==== 更改律法的安排,如同更換新陳設餅 ==== 不是改變了律法,而是律法的安排有所更改。這就如同原先的陳設餅已經時候到了,需要更換成新的陳設餅,這是安排有所更改,而不是律法更改。還是要擺上陳設餅,這律法並沒改變。 原先律法的安排是以亞倫子孫作祭司,後來在方法、管道、功用上變更了。可以說,原有的位置,其中帶有隱藏的位置和含義。 舉例而言,神悅納亞伯、亞伯拉罕都是憑信心而獻的祭,不同於那些不憑信心而獻的祭。今天的基督教界多認為,現今的獻祭都是無效的,不論是否憑信心而獻。 ===== 不憑信心的洗禮,如同肉體割禮 ===== 許多人認為受水洗浸禮能夠赦罪,但是他們並不強調以信心為基礎的洗禮,這就與不憑信心而行的割禮無異。尤有甚者,還說受水洗時就受了聖靈,實在是謬誤! ===== 洗禮、割禮、獻祭並沒有廢掉,只是遵守方法並不按猶太教方法 ===== 現今基督教認為,若今天還說可以獻祭,那就是異端。但實際上,洗禮、割禮、獻祭都廢掉了嗎?事實上並沒有廢掉,只是在遵守的方法並不是按照猶太教的方法。 基督教界口說不要守舊約律法,但他們也還在行洗禮,也不敢否認新約說要以聖靈來行心的割禮,割除肉體情慾,並且也努力獻上金錢為祭物。這三樣並未廢掉,只是要注意用正確方法來遵行。 ===== 除了麥基洗德外,是否有其他人身兼祭司和君王? ===== 沒有。 烏西亞王上聖殿獻祭而惹神怒,長大痳瘋。米利暗謗摩西,也長大痳瘋,都是不潔。 新約的保羅有說,我們另有一祭壇,可以在上服事,可以分享祭肉。 君王之職,除了爭戰,更重要的是治理,尤其是針對罪的內容,治理人,使人不要犯罪,與神和好。基督為王,就是要解決罪的問題。這工作內容,事實上是與祭司、先知的工作相同,就是要叫人不犯罪。 那罪,就是撒但魔鬼,因此叫人不犯罪,就是要對付撒但魔鬼。關於這點,是大多福音派不講的,而靈恩派則會講這些內容。認清仇敵是誰?如何對付仇敵?是解決犯罪問題的關鍵! 若果真律法是已廢除,那麼如何解釋 (結 40-48)新聖殿中仍在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