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 12:1-13)恆忍與管教 ====== * 時間:20160730 * 錄音: * {{:commentary:heb:20160730-092316-dm555891-hymn-39_68_69.mp3|詩頌39、68、69首}} * {{:commentary:heb:20160730-110644-dm555892-heb-c12v1-c12v13-commentary.mp3|(來 12:1-13)講解、詩頌75首}} * {{:commentary:heb:20160730-121724-dm555893-heb-c12v1-c12v13-commentary.mp3|(來 12:1-13)講解、詩頌83首}} * 請配合閱讀:[[version:yhb:heb|《希伯來書》(雅威聖經譯本)]] * 請配合閱讀:[[commentary:heb:heb_structure_analysis|《希伯來書》結構分析]] ===== 前言 ===== 要先了解,經文使用以掃與雅各的事蹟為例證,表明了以掃的行為是負面教訓。 ===== (12:1) ===== (7-10)管教的意義 (10)肉身之父是按他自認為對的來管教。 (12:1-2)核心內容是「注視著那位信心的開創者和完成者耶穌」。 耶穌一生所忍受的,包括了之前見證人們內容,因此學習效法耶穌,就能學會一切與信心相關之內容。 「雲彩」(1)不同於「密雲」(18)。雲彩指發亮的雲,而密雲指黑暗的烏雲。 「放下各樣重擔,脫去……」(1)這樣的動作,等於是效法耶穌「輕看羞辱」(2)。 「透過忍耐,持續奔跑……賽程」(1),相當於耶穌「憑著那擺在他前頭的喜樂,忍受了十字架」(2)。 每個人的重擔、纏累的罪,都因人而異;對耶穌而言,他奉神差遣,本當受人推崇敬重,但卻需要去忍受世人對他的羞辱,不聽從。 耶穌是堅持到死,而我們尚未抵擋到死之地步,有何不能堅持的呢? 我們在奔跑的過程中,時間會成為最大的仇敵,也就是感到爭戰的時間太長了。這是因為我們對神管教功課學得不完全,所以感到這賽程跑不完。 (7)忍耐之目的是為了要在管教中學習。 是兒子才會被父管教,私生子不會被父管教。 (9)要順服管教,要聽從之,才會有益處。 「管教」有兩面意:一面是教導道理,另一面是懲戒不聽從的孩子。這是聖經中記載,猶太人的教育方式,以往東西方都推崇此方式,但後來西方開始轉變成不加以懲戒的教育方式,也連帶影響東方人的教育方式。 (10)肉身的父考慮的是他自認為對的方式;諸靈的父考慮的是受管教者能受益處。因材施教。 (11)將人喻為果樹,需要被管教,如同修剪枝子,才能結出義的果子。 (12)要振作起來。 (13)「應當持續為你們的腳建造直的道路」引自(箴 4:26-27)。 Pro 4:26 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 Pro 4:27 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腳離開邪惡。 「把道路修直」  例如:施洗約翰是要修直耶穌的路,為耶穌的福音作預備。 我們要奔跑天路前,要先預備好心態,就是修直路。 ---- ===== 第一心得:人很難悔改 ===== 人對於錯誤:面對錯誤、承認錯誤、改正錯誤。 先知以賽亞警戒:屢次受罰,還不改。 我們要注意:我們是否仍是神的兒子?是否受神管教? 我們若是神的兒子,我們就必須要接受神的管教,且完全合格。如此就成為神所建造的聖城,且是按他建築者的意思,而我們是被建造者,便不當有其他意見。 ===== 第二心得:神的愛 ===== 肉身的父是以他自己為主體;萬靈的父是以兒子為主體,是為讓他有益處,與神的聖潔上有分。這體現了神的大愛! 若肉身的父不明白神的旨意、律法,則不能教導兒子達到受教者的益處。 ===== 教育方式差異 ===== 西方人習於以讓孩子自主,而不強調從小禁止限制。而東方人和猶太人習於從小要教導禁令並適當責罰。 一旦孩子長大,就應讓他自主。若他仍然不懂事,可能是父母教育失敗,或是孩子如同以掃不願順服。 父母教育必須要按照神的律法、神的旨意! ===== 神的律法相關內容 ===== 神要求人尊重父母,因神將教導責任交給父母,孩子當聽從。 另外,官長如同父母,因為神也指派官長負責教導人們。 還有神會設立某些人作為真理的教師,人也當順服這些教師。但現今許多人,特別強調不跟從作為教師的人,因為放大了人的錯誤缺陷,認為不要聽從曾犯過錯的人(教師),而自認為只要聽從那無錯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