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 3)講解(傳道書 3:1-3:22) ====== * 時間:20160430 * 講員:CSY 弟兄 * 詩歌:143、146、14。63、89。 * 錄音: * {{:commentary:eccl:20160430-122254-dm555780-eccl-c3v1-c3v22-commentary.mp3|(傳道書 3:1-3:22)講解}} ===== 說明 ===== ==== (傳 3:1) ==== * 定期和定時的平行 * 凡事和天下萬務平行 * 「定期」原文:時間某一定點/時間 意思相若 * 「定時」原文:確定的時間 * 「事」 事件、事務 * 凡事和天下萬務有同樣意思 所有日光之下的事務 * 「凡事有定期」所代表: * 1.合適時間做合適的事? * 2. 一切事情發生時間由神所定? (參傳3:11) ==== (傳 3:2) ==== * 「生」是生產、生育,帶來愉快 * 「死」是生的對比,帶來哀傷 * 「生和栽種」、「死和拔出」是同義 * 不單指人和植物有生死周期 * 「栽種」可引申為國家建立、撒福音種子 * 「拔出」可引申為國家毀滅(但11:4) ==== (傳 3:3) ==== * 殺戮(參詩7:6)和醫治(參詩107:20) * 拆毀和建造(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所毀,所羅巴伯來建造)參耶1:10 * 對象:除國家,建築物外也可指人(參耶31:28) * 出於神的命定,非人所能左右 ==== (傳 3:4) ==== * 人的情緒對比 * 哀慟時會哭,跳舞時會笑 * 哀慟與跳舞,傷心,喜樂時的具體表現 * 跳舞可解作歌唱,與哀慟一同有聲音發出 ==== (傳 3:5) ==== * 表面意 * 拋磚石頭 除去石頭,便於耕種(賽5:2) * 堆聚石頭 戰爭時破壞敵人田地(列下3:19) * 另外意思 * 「石頭」可解為「精」 * 「拋擲石頭有時」 留精使妻子受孕或解夫妻同房 * 「堆積石頭」可解為禁欲 * 現代中文譯本 「同房有時,分房有時」 * 「懷抱」 男女性愛,友人間的擁抱(箴 5:20)(創33:4) * 「不懷抱」 表示彼此關係疏離 ==== (傳 3:6) ==== * 「尋找和失落」、「保守和捨棄」 與得失有關 * 作者沒有指明財富,可能是人或事等 * 萬物皆從神而來(代上29:14),得失有神的定期 ==== (傳 3:7) ==== * 「撕裂」傷痛(參創37:34),分裂(王上11:19-31)之意 * 「縫補」-哀傷期所撕裂之衣服再縫補、由分裂變合一(結37:15-19) * 「靜默和言語」-箴言,雅各書教導謹慎言語,似與(傳3:1)有衝突? ==== (傳 3:8) ==== 正反兩面情感的描寫 * 「喜愛和恨惡」 個人感愛 * 「爭戰和和好」 群體民眾對愛恨情緒的表達 * 觀察範圍由個人擴展至群眾 ==== (傳 3:9) ==== * 本節是設問句,傳道者自問自答 * 人一生勞碌沒有任何益處,相關問題曾在(傳 1:3; 2:22)出現 * 人的死亡導致勞碌無價值 ==== (傳 3:10) ==== * 「我見」 傳道者的觀察 * 「我看神給予世人的擔子,是要他們為此煩惱。」(新譯本) * 「擔子」和「勞苦」意思相近 * 勞苦根源自神(由於人犯罪,參創3:17-19) * 「經練」 降卑之意 ==== (傳 3:11) ==== * 「美好」 指的是合適、恰當(的時間) * 「他為萬事特定適當的時間」(現代中文譯本) * 神做事有自己的時間,人不能改變 * 「永生」原文為「永遠」或「永恆」,沒有「永恆生命的意思」(參傳 3:14) * 人對何謂「適當的時間」始終不明白 ==== (傳 3:12) ==== * 「我知道」-回應11節,並作出結論 * 莫強如:「沒有比……更好」 * 行善:做好事(原文) * 在12節,喜樂與行善平行。行善應指享福,指人生中美好的享受,參呂振中( 傳3:12 )我知道世人莫如時常歡喜、一生享樂; * 12節教人享受人生,但不是放縱情慾,要以感謝的心享受神的賞賜。 ==== (傳 3:13) ==== * 重覆2:24 * 人能享受是神的恩賜 ==== (傳 3:14) ==== * 「我知道」-對第11節的第2回應 * 神的言語作為無增減(參申4:1,2、箴30:6) * (人的回應:敬畏) * 「敬畏」 可解害怕、畏懼 * 除畏懼外,也當尊敬上帝 * 人若知道一切,就不需向神敬畏 ==== (傳 3:15) ==== * 上半節重覆(傳1:9) * 「已過的事」 尋求 * 下半節翻譯:神尋求被追逐的(可參考呂振中譯本:被追逐的往事、上帝也設法討回。)及(現代譯本) * 結論:過去與現在皆在神控制之下,人不能改變,日光之下無新事 ==== (傳 3:16) ==== * 「我又見」 傳道者的個人觀察有關社會問題 * 「審判之處」=「公義之處」=法律執行之處/法庭 * 「奸惡」 邪惡、惡 * 目睹不公義的情況,傳道者為公理發聲,如舊約先知一樣 ==== (傳 3:17) ==== * 16節強調人的審判,17節講述神的審判 * 何謂「在那裡」?不易肯定。 * 「在神那裡」?「在那時」?「神的末日審判日子」? * 神會審問義人和惡人,沒例外 * 人所做的要向神交待 * 審判發生在神定的時間,報應不一定很快出現 * 「神的審判」屬於「萬事」之中「參傳3:11上半節」 * 故人當耐心等候。 ==== (傳 3:18) ==== * 「這乃為世人的緣故」 至於世人(直譯) * 「試驗」 可解作分開(七十士譯本) * 我想:上帝在考驗我們,要使我們知道,我們並不比獸類高明。(現代中文譯本) * 一方面可解神造人與獸類不同,另一方面可理解成人如果只滿足肉體情慾,心中無神,則人與獸沒有分別 ==== (傳 3:19) ==== * 「遭遇」 直譯可解遇見、命運,臨到人身上的際遇 * 第二章論智者愚人的結局是死亡,此處論人與獸的終局也是死亡 * 「氣息」 可譯風、靈 * 人的生氣與獸的生氣(參創2章) * 人似乎比獸強,但死亡一來到,彼此沒有分別 ==== (傳 3:20) ==== * 19節下半段和20節中共用了「都」字4次,有強調人與獸無異的意思 * 「都歸一處」 歸回大地、塵土(參創3:19、約1: 21) * 歸於塵土 肉體、靈魂?( 參傳12:7) * 人死去陰間(傳9:10) ,獸死住那裡? ==== (傳 3:21) ==== * 「誰知道」 意指沒有人知道 * 「靈」與「魂」原文是氣息,中文譯本分作靈與魂可能受「三元論」影響 * 有氣息是生,反之是死 * 人死後往陰間(傳9:10) ,人的氣息往上升表示陰間在天上? * 人與獸的結局是否有別?傳道者不知道 ==== (傳 3:22) ==== * 「他身後的事」 人死後的景況?人死後地上出現的事? * 思高譯本 「有誰能領他去看自己身後的事?」 * 「誰能」 意指沒有人能夠 * 死亡是不能逃避,死後怎樣誰也不知道。傳道者認為人在勞碌中喜樂,享受人生,因這是勞碌中的報酬 ---- ==== 傳道回應 ==== 經文字句看似明白,但如何解釋,並不容易。(傳 3:1-9)如講員所說,可指個人,也可指國家群體而言。(傳 3:10)以下,分別出現多次「世人」及人(亞當之子」,應該主要指個人而言。 「益處」 指人生勞碌後所得的果效、價值。 * (9-15)我見……我知……我知……; * (16-22)我見……我說……我說……我見……。 參(傳 4)我轉念……我見……我見……我見……我轉念……。 (傳 3:10-14)神所造的,包含神的話,存到永遠。 人所經歷的一切,要和神的話語相聯結,如此會使人存有敬畏。 (傳 3:16-17)談到審判。其中的「定時」是何意? (傳 3:18)「試驗」或據LXX譯為「分開、分別」,是何意? 強調,人所做的一切,不應與獸相同,不應按肉體情慾而行 ==== 長老回應 ==== 人所作的是有開始有結束,是短暫的;神所作的則是永遠。 作者看到的: * 神使人(亞當之子)勞苦,這與始祖犯罪有關;人勞苦沒有什麼果效。 「死有時」 和「生有時」是相對的,表明沒有絕對的事。 (11)「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2-8)從人的角度看,這些發生的事並不美好。對此,人當接受神的看法。